第九百三十七章 老陈不糊涂

    第九百三十七章 老陈不糊涂 (第1/3页)

    国防部很快拿出具体出兵方案。

    计抽调安亲王系八旗中央军14500人,绿营兵12000人,另护军侍卫3000余;

    步军统领衙门所辖京师马步兵7000余人;

    两蓝、两红、镶白五旗直属部队并王公亲卫组成的6000特别行动队。

    为了加强攻坚能力并壮声势,又抽调内务府直属的上三旗包衣青壮8000人随同出征,全军共52000余人,分步、骑、炮、工共48个团。

    为了统一指挥,经老富提议,王公大臣一致决议,定军名为“安国”。

    即安国军。

    此军名一听就是对应讨逆的。

    不管是格局还是内涵又或象征意义,都远远压过讨逆军。

    是个好彩头。

    安国军司令长官由安亲王次子、多罗贝勒乌尔希巴兰担任。

    这是色大爷的底线。

    他不可能把自己的部队交给外人领导的。

    这节骨眼,除了亲儿子,他谁也不信任。

    为了获得摄政王的无条件支持,及时把昌平同大全抢回来,老富也大度的将兵团司令长官委任状给了乌二,并请皇帝手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赐给乌二。

    兵团副司令长官由主动请缨的裕郡王亮焕、九门提督玛尔泰、内务府大臣金简担任。

    大体按照出兵比例摊派,人人有份。

    也是出兵各方彼此间心照不宣的一个指挥中枢构成。

    此外,又着顺天府动员外城汉人青壮一万多人随军,主要承担后勤转运任务。

    为了提高出征官兵军心士气,也为安抚八旗家属,老富让主管户部的尚书永贵拿出了库中三分之一库藏,约白银126万两以“特别津贴”的名义打到官兵账户上,还从内务府拿出若干皇家御造物用以军中赏赐用。

    舆论上更是不遗余力的为出征造势,营造出大军一出,所有问题都将解决的大好气象。

    阜城门外的讨逆军不知道是炮子没了,还是不想浪费炮子,也停止了对京师的炮击。

    这无疑起到了辅助作用。

    一时之间,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