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老陈不糊涂

    第九百三十七章 老陈不糊涂 (第2/3页)

师上空洋溢着必胜气息。

    快活的很。

    乾隆不是太快活,因为他亲自出征的愿望没有得到王公大臣的支持。

    哪怕他再三表示自己尚能骑马,也能拉得动弓,还是被王公大臣集体漠视了。

    就算皇帝亲征也轮不到你一个退下来的太上皇啊!

    哪朝哪代有太上皇出征的?

    老富说的也是很肯定:“哪怕就剩臣一人,也绝不会让上皇以身犯险!”

    无奈,没有任何发言权的乾隆跟木头人似的被老富安排回永寿宫静候佳音。

    他的亲儿子嘉庆皇帝则前往城门为出征将士送行,并发表“最后关头”的讲话。

    强调大清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唯有官兵人等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

    据海康说现场气氛很好,很热烈,皇上的讲话极大提高了出征将士的信心,此次出征有望大获全胜,斩断鬼子六伸手京师的黑手,再造乾坤。

    “如此最好。”

    乾隆点了点头,没有理会宫外隐约传来的八旗妇孺哭泣声,而是让海康将十五阿哥永琰召进宫来。

    自从主动退位并传位给十二阿哥后,乾隆的待遇节节提高,不仅可以有在永寿宫周围自由活动的权利,还可以接见一些老臣。

    当然,必须向军机处报备。

    考虑到太上皇毕竟上了年纪,精力不如从前,老富规定上皇两天才能见一次老臣,原则上不要超过一人。

    可以见臣子,当然就能见儿子。

    十五阿哥永琰在乾隆退位后,被其哥哥嘉庆皇上册封为惠亲王。

    对于唯一的弟弟,永璂无疑是非常关心,也非常疼爱的。

    为此,第一次同富爸爸争执。

    原因是富爸爸不同意册封永琰为亲王,只同意封其为多罗贝勒。

    永璂不知道他亲阿玛曾在正大光明匾额下放过一只盒子,盒子里的储君就是永琰,所以他富爸爸担心日后会生事端,遂坚决不同意封永琰为亲王。

    但架不住永璂心疼这个同他一样没了母亲的幼弟,只得勉强同意下来。

    毕竟,大清终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