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曾经的富贵人家(盟主读者_夜的黑加更5/5)

    第四百九十一章.曾经的富贵人家(盟主读者_夜的黑加更5/5) (第1/3页)

    赵军他姥家可不是小门小户,四、五十年前,虽然算不上地主,但在这十里八村,老王家都是数一数二的人家。

    小时候,赵军总听王美兰讲,她四、五岁时候,穿的是绫罗绸缎,山珍河味有的都入不了人家的口。

    人家嫌山牲口膻气重,肉还柴,吃的都是家禽、家畜。而且,赵军他姥爷喜欢面食,家里地早饭,不是饺子,就是包子。中午一般是烙饼,卷各种各样的菜。

    据王美兰说,她喜欢的是猪肘子肉卷大饼,用猪肘窝那里的肉,少肥多瘦还有皮。把肉、炒土豆丝、香菜、葱、鸡蛋酱卷在饼里,卷得那大饼如手腕一般粗,张大嘴咬上一口,别提多香了。

    而就这,还是老王家走下坡路以后的生活呢。

    再到后来,时代变了,老王家更是一落千丈。要不是有赵有财帮着,现在有没有王家姐弟,还是回事呢。

    记着赵有财上次跟赵军吹牛的时候,说王美兰是耗子扛枪窝里横,王美兰也出奇地没有反驳。

    要知道,他们老王家人一向是输人不输阵,不管有理没理,也得先辩个三分。

    就像王强,哪怕心里知道赵有财对他好,但在嘴上也不会服软。

    可这种嘴炮强者,遇见大事儿的时候,就是外强中干了。

    十几、二十年前,老王家是妥妥的富户。就在风雨将至的时候,是赵有财给赵军他姥爷想了办法,让老爷子以分家的名义,把家产分给了兄弟姐妹。

    然后赵有财又帮着找人出面,把老王家从富户变成了中等。虽然遭了点罪、受了点苦,但起码性命无忧。

    这就是赵有财,他人送外号二咕咚,都说蔫吧人咕咚心,赵有财与嘴上厉害的王家姐弟正相反,他吵架不行,但心里头的道道多。

    只不过当对手是自己的媳妇跟小舅子时,赵有财没办法下黑手,就只能干吃哑巴亏了。当然了,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据王美兰说,他们老王家曾经有不少金银细软。

    可在三几年,还没有王美兰的时候,这一片闹胡子,那些贵重的东西,放在家里不大安全。

    所以,赵军他姥爷就把金镏子、金镯子啥的装了一口袋,塞在了柴火垛里。

    这事儿,他做的挺隐秘,连赵军他姥都蒙在鼓里。可也不知是咋回事,那天胡子下山到他们老王家,啥也不拿、啥也不抢,只把院外堆的柴火全给拉走了。

    王老爷子心里苦,但也咬牙不说,一直那么多年,王老太太都不知道,只以为自己老头把好东西都藏起来了。

    可后来,王美兰和赵有财结婚的时候,老太太就跟老头说,家里就这么一个闺女,多少得给陪送点。特别是她出嫁的时候,从娘家带过来的一副金耳环,老太太想把这个传给王美兰。

    那时候,王老爷子才说实话。

    可他这一说,老太太却受不了了。虽然这么多年,都没见过那些东西,但她就以为是被老头藏起来了,世道不好一直没拿出来,但终究是有个念想。

    等忽然听说这些东西都没了,老太太仿佛有种天塌地陷的感觉。

    其实,从王美兰身上,多少可以看出,这一家人多少都沾点财迷。

    老太太更是如此,自那以后,只要王美兰一回娘家,老太太就跟她念叨这件事,每当提起连副耳环都没能给王美兰陪嫁的时候,老太太更是开始抹眼泪。

    今天,被赵军一提这件事,王美兰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老娘。

    和很多人一样,王美兰想起母亲的时候,也会心中一软。

    见王美兰眼圈微微发红,周淑娟揽住王美兰的肩膀,小声劝道:“王姐啊,你儿子都这么说了,那咱们就去市里看看呗,检查完了,咱就当蹓跶了。”

    此时的周淑娟,特别羡慕王美兰。人家这儿子太孝顺了,就因为担心老娘身体,就拿买金(本章未完!)

    第四百九十一章.曾经的富贵人家

    首饰来哄她。

    这是什么条件?

    这是什么人家?

    “对呀,妈......”

    赵军刚一开口,话没说完,就被王美兰给打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