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一城带富一国

    第九十三章一城带富一国 (第2/3页)

何区别吗?”

    杨时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区别还是极大的。如果刘都护在东京多闲逛几日,就会听到一句特别有名的谚语,零税率便是最好的税率。”

    “三司曾做过严格统计,从东京往四方的商队,要比从四方往东京的商队,约多出两倍。”

    刘锜震惊的瞪大了双眼,脸上满是不可思议,脱口而出:“不可能!这怎么可能!”

    “东京人口上百万,要仰仗四方漕运,依靠东南方物,才能维持运转。”

    “商贾大族,无不往东京运送奇物,以满足东京士大夫及百万军民所需。”

    “天下四方、中原内外的商队都在往东京运输财富,东京向外的商队怎么可能比这还多出两倍?”

    杨时淡定的说道:“所以我断言陇右的城市并不繁盛。刘都护没有见过真正的工商繁盛是什么情形。”

    “东京城的生产作坊,占据城市之泰半。每日每夜,都产出大量器皿、物资。”

    “在此前,我朝有举国养东京一城的说法。但如今东京城却有一城富一国的谚语。”

    “以大规模生产的作坊,雇佣工人数百乃至上千,一日所产出的瓷器、服饰,能抵其他路一县之产出。”

    刘锜吃惊的问道:“一座工坊,雇佣织工上千人?”

    杨时点了点头,说道:“不仅织工,亦有生产陶瓷的瓷匠,冶铁锻造的工匠,纸浆造纸的艺人,烧制玻璃杯盏的技术工匠。这些工坊常有雇佣工人上千者。”

    刘锜迅速盘算了一下,在陇右最繁华的西宁州,有没有哪个县境内有一千户冶铁的匠人,或者哪个县有一千户人家会手工烧瓷。

    就不比技艺了高低了,现在的问题是,偌大的一个陇右,难道就没有哪个县,手工生产的总量能比上东京的一个作坊?

    没等刘锜细思,杨时继续说道:“因为工坊规模增大,各工坊更倾向于铺设机器,如水利转轴大纺车,锻造机床与大量高温瓷窖。东京城一日的产出,是各地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