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目标,捕鱼儿海!

    第二十七章目标,捕鱼儿海! (第1/3页)

    后世有个著名的疑问,为什么蒙古到了明清,战斗力就不行了。

    不是说,随着游牧民族接触中原之后会越来越强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不是蒙古骑兵不行了,而是中原火器方阵的威力实在太大了。

    蒙古骑兵还是那支骑兵,八里桥之战,蒙古骑兵的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表现让英法联军赞叹不已。

    但结局是法军阵亡三人,英军阵亡两人。

    要知道这一战蒙古骑兵,勇猛非常、反覆冲杀,他们顶住了使他惨遭伤亡的强压火力,最后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

    这种水准的蒙古骑兵,就算是巅峰时期的蒙古也不敢说更强了。

    这时候的英法联军,可没有什么马克沁机枪,有的只是火枪、大炮。差距就已经这般如同鸿沟了。

    而清朝为什么能征服蒙古,明朝不能?

    也没有其他原因,清朝有钱,舍得给军队发工资。所以清军比明军更能打。

    为了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清庭砸进去两亿两白银。

    这要是明军有这么多军饷,明军能把蒙古、瓦剌、鞑靼、女真、倭寇一起吊起来抽。

    在火器化的文明军队面前,什么游牧骑兵都要跪下。

    而这两点,恰恰是大宋都将具备的优势。

    所以赵桓只要求北疆守住十年。十年内不要出现大规模的崩溃。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各位将领就轻松了许多。

    静塞军都指挥使韩世忠站出来,主动说道:“臣以为若是十年不见兵戈,其实不难。只要重创一次蒙古人,就足以使其十余年不敢犯边。”

    “蒙古人口有限,只要当前这批青壮战死。草原至少要花十几年的时间培育下一代,然后才能威胁中原边境。”

    “所以臣以为先战后和,破其主力,树我朝威信是明智之法。”

    “以臣最近以来长期与蒙古交战的经验而看,蒙古诸部也是逐水而居。如果我朝大军主力后撤,蒙古铁骑南下,我军可以提前集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