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外国人长的都那样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外国人长的都那样 (第2/3页)

有屯驻大军,却谁也不敢保证抽调兵力后首都百分百安全。

    直至这时,最开始说话那位老者再次开口:“实在不行……就从南边调兵吧~”

    印杜全国常备军一百万人,平时分散驻扎在全国。

    此时,为了与巴军作战,把大部分兵力集结在西线和首都附近。

    总兵力有五十多万。

    东线以孟加拉游击队为主,印军人数不到十万。

    之前被单国击溃主力,已经损失过半,其他分散各地,正在后撤集结。

    不过以目前前线反馈的信息,单军拥有大规模机械化部队,行军突击速度非常快。

    印军剩余部队以轻步兵为主,除非敌人静止不动,很难完成战术集结。

    至于孟加拉的游击队,更不可能指望。

    这些人虽然获得了不少巴军的装备,但训练水平和作战意志都差远了。

    在他们主场作战还行,指着他们在这时候站出来还是算了。

    新迪拉目光深邃,看着刚才提议的老人。

    她当然知道,留在南方的部队是干什么用的。

    自古以来德干高原为主的南印杜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文化体系。

    因为英果殖民者,才强行捏合在一起。

    现在也仍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

    曾经的海德巴拉王国只是一个例子,包括这次被杜飞盯上的卡拉拉邦,就是过去马拉雅拉姆王国。

    所以,即使北方有战事,新德李仍会在南方留下足够的兵力防备万一。

    动了这些部队,会有什么后果?

    最好的结果就是抽调部队,击败了单军,南方也没动,皆大欢喜。

    其次是击败单军,南方出现动荡,勉强也能接受。

    最不能接受的结果就是,抽调南方的部队过去,再次被单军击败,南方陷入叛乱。

    想想那种结果,新迪拉不由得一阵头皮发麻。

    然而没人能替她拿主意,她必须做出决断。

    新迪拉感觉太阳穴像针扎一样,但在这种场合她不能表现出疲态,她必须坚持,必须强势!

    片刻后,新迪拉沉声道:“好了,从南方调兵吧~”说着看向左手边一排穿着军装的:“具体的交给军方,我没有别的要求,务必要快!”

    做出决定之后,很快散会了。

    那名最开始说话的老人回到楼下的办公室,若无其事的点燃了烟斗,抽了两口之后,伸手拿起电话:“喂,如你所愿……当然……合作愉快,我素来相信王子殿下的慷慨……”

    ……

    另外一头,远在海德巴拉的庄园内。

    艾鲁尔在几小时后收到了消息,新德李终于决定从南方抽调兵力。

    这令他兴奋无比,至于额外的打点那些老家伙的钱财,此时在他看来都是值得的。

    平时每年几十万都是常规,这次关键时候说话,又是另外的价钱。

    不过,三百万美元也好,五百万美元也罢,跟重新建立海德巴拉王国比起来都显得微不足道。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之前单军在阿萨姆邦的胜利坚定了艾鲁尔的信心。

    他相信,这些从南方抽调的部队也不是单军对手,肯定有去无回。

    只要这些部队走了,他就可以挑起大旗。

    同时,距离海德巴拉一千七百公里外。

    刚刚歼灭敌军主力,黎援朝与丁大成在原地短暂休整,等待后续步兵跟上。

    这一战打的相当干脆利落,因为出其不意的直插敌人后背。

    再加上八轮装甲车改造的坦克歼击车的强大火力。

    仅仅一个照面,就把敌人主力打崩了。

    真正的战斗其实只有两个多小时,后续都是清理小股顽敌,再就是成批成批抓俘虏。

    甚至在丁大成的原计划里,一旦战事陷入焦灼,北方友军会择机南下,形成两面夹击的形势。

    岂料敌人根本没坚持到那一步,就连后续的步兵也只赶上打扫战场。

    阿萨姆邦,迪斯布尔。

    一座二层砖石建筑内,黎援朝与丁大成看着地图,商议下一步的方向。

    丁大成道:“根据计划,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要赶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立即南下东巴……”

    黎援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