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学中文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学中文 (第2/3页)

兄弟,我可想死你了!”

    虽然口音中了一些,中文已经说的有模有样,可见哈希姆是下了功夫的。

    “当然,我也是~”杜飞笑着拍拍这位国际友人,在他眼里这个胖子可不是普通的胖子,而是成千上万的美元。

    这也是两人第一次在南洋见面,之前都是在京城,难免有些放不开。

    在这里,杜飞就是老大。

    哈希姆一下飞机就看见了那架炮艇机,眼睛一亮:“杜,这就是录像里那架飞机!”

    杜飞点头,索性问道:“看看?”

    哈希姆欣然答应,两人并肩走过去,来到飞机旁边。

    哈希姆首先盯住的就是飞机尾部的那门100毫米的速射炮,把这么粗的火炮安装在飞机上,他还是头一次见到。

    回头对杜飞道:“兄弟,还是你有想法。”

    杜飞笑着道:“怎么样,奥马尔对这个有兴趣?”

    哈希姆丝毫没给卡大佐隐瞒,直接和盘托出:“打算先买五架看看,如果用着好后续肯定要追加。你是不知道,我们南边沙漠里那些部落……嗐~总之,这个对我们很有用就是了。”

    说到这里还跟杜飞挤了挤眼睛,嘿嘿道:“来之前奥马尔可说了,价格不是问题,你可斟酌好了。”

    杜飞心领神会,做买卖还是得有内应,转而哈哈笑道:“放心,到时候少不了你那份儿。”

    哈希姆摆摆手:“那都是小事。”说着又看向炮艇机,舔舔嘴唇道:“哎,这个炮艇机是军用运输机改装的吧?我没看错的话,有点像速联的安-12,不过那个四个发动机,你这个就俩。”

    杜飞没想到,哈希姆的关注点在这上,解释道:“的确是仿制的安-12,我们叫运-8,换了我们自己的发动机,就是轰-8上面那个,性能相当不错,两个比那四个还强。”

    哈希姆没拿自己当外人,立即道:“杜,这个运-8也是咱自个生产的?多少钱一架?”

    杜飞道:“你感兴趣?”

    哈希姆扫了一眼周围,稍微压低声音道:“我也打算搞一个运输公司……”

    杜飞挑了挑眉。

    哈希姆解释一句:“就是你跟北高力搞的那种,把南洋的新鲜水果和农产品运到莫思科去,我是想运到中东和北非去。我跟你说,这些东西在那边可稀罕了,芒果、菠萝、香蕉,价格能贵到天上去。”

    杜飞心头一动,之前他还真没往这边想,主要是运-8飞机才刚出来,莫思科的航线还没升级,没想继续拓展其他方向的业务。

    没想到哈希姆这个‘送钱小能手’这次居然点亮了商业天赋。

    很明显,这趟来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炮艇机,而是改装炮艇机的运-8,更主要的是跟杜飞合作。

    杜飞手里有源头,还能生产飞机,他再搞定市场,两边只要对接,绝对能够赚大钱。

    哈希姆事先进行过调查,在南洋本地的水果,好些都是几毛钱,甚至于几分钱一斤,但同样的东西在中东的市面上就是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润。

    虽然现在的销量不大,那是因为价格太昂贵,普通老百姓承受不起,一旦运输量起来,价格稍微降一降,就会称变成一个一年成交量至少十几亿美元的大市场。

    而且在成交量里,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纯利润,即使让杜飞拿大头他拿小头,到手也是一两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但从利润角度,已经堪比一家大型的企业集团的利润。

    杜飞听着哈希姆的远景构想,不由得暗暗点头。

    哈希姆这货,当兵打仗是真不行,但做生意搞钱真是一把好手。

    两人从机场回到旧王宫,拿出一份世界地图,哈希姆拿着笔就开始比划:“杜,我是这样想的,咱的运-8满载航程是7000公里。”说着指着古晋:“我从这儿出发,先到斯里兰卡,这段是3500公里。在斯里兰卡加油,直飞八哥达,是4500公里。在这儿我们可以跟撒大木合作,他在当地非常有实力,未来有希望成为王国首相,有他背书我们在当地的市场绝对没问题,而且周边叙力亚、月旦、杀特都可以给他做……最后,从八哥达起飞,再飞行2800公里,抵达的黎波里……”

    杜飞听着,情知哈希姆肯定筹划了很久,不然不可能如数家珍,每段航线的飞行距离都能说出来。

    对于这种送上门的好事杜飞当然不会拒之门外,当即拍板答应,成立运输公司,专门把南洋的水果和糖转运到中东和北非。

    不过这种事肯定不会出现杜飞的名字,新的运输公司由哈希姆和古晋的王国基金共同投资。

    双方一共投资一亿美元,一家出资五千万,主要用于购买飞机。

    运-8作为一款模仿安-12,与阿美莉卡的c-130同是中型运输机,本身价格并不算高。

    杜飞也秉承薄利多销,大约200万美元一架。

    这个价格相当便宜,当初花果从速联进口12架安-12时,每架的单价已经到了900万人民币,核算成美元大概250万左右。

    况且使用新发动机,还在设计上进行了优化调整,使运-8的各项性能都超出安-12不少,却只卖200万一架,是相当实惠了。

    新的运输公司将直接采购40架运-8,后续看运量,还会追加。

    敲定这笔订单,不算别的单运输水果这两条航线,所需的飞机就已经达到了九十架。

    这还没算国内和古晋这边给部队装备的数量,也没算上未来改装炮艇机需要的运-8。

    如果算上这些,运-8的订单数量已经超过300架,按京飞厂目前的生产量,足够生产十年的。

    想到这里,杜飞心里对扩充产能的心情更加迫切。

    再则就是卖飞机实在太赚钱了!

    按道理200万美元买一架性能卓越的,载重二十吨的中型运输机,怎么说都相当实惠了。

    但在杜飞这里,飞机制造厂那边依然有50%以上是纯利润。

    说完了这个,哈希姆才提到在里比亚建厂的事。

    这件在卡大佐那里最重要的事,在哈希姆这里却被排在最后。

    因为在这件事上,哈希姆比卡大佐看的更清。

    其实说白了,在里比亚建立飞机的组装工厂就是一个面子工程,利比亚那边那根本就没有任何配套工业,硬是凭空建一个飞机制造厂,所有的零部件还得从外国进口。

    唯一的用处就是在宣传口上,将会成为卡大佐的丰功伟绩之一,把里比亚装点成非洲唯一能生产飞机的‘工业强国’。

    但那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一年到手一两个亿美元的买卖来的实际。

    杜飞哈哈一笑:“这个呀~应该的,当初在搞轰-8的时候,奥马尔和里比亚的同志和人民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帮助,我这个人从来都是有恩必报,如今轰-8已经成功试飞实战,下一步肯定要落实在里比亚的飞机制造厂,请你们放心,我们华国人,从不让朋友失望。”

    哈希姆当然放心,飞机运输公司的事情已经敲定了,飞机制造厂成与不成他都不怕了。

    要知道,虽然现在卡大佐还不知道飞机运输公司的计划,但哈希姆早就想好了,要想长久富贵,就不能吃独食,他这边的利润的一大半都是要上供的。

    到时候他不信,凭他跟卡大佐的交情,再加上每年几千万上亿美元的输送,卡大佐好意思拉下脸来拿他开刀。

    就算飞机制造厂这事儿搞不成,最多也就是轻飘飘的说他几句,最多降职罢了。

    可是降职,他哈希姆.本.哈桑.艾希德.买哈买的.霍斯海姆大人在乎吗?

    但话说回来,要是能成是最好的,一听杜飞这么痛快,哈希姆都有些意外。

    杜飞接着道:“土地和资金到位还不够,首先就是厂房,必须按制造飞机的标准新建,再有就是工人,全员过来培训,最好是有中文基础的……”

    哈希姆嘴角一抽抽,里比亚国内拢共也没几个会说中文的。

    杜飞心知肚明,之所以提一嘴,就是表明不是咱藏着掖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