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憋大招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憋大招 (第2/3页)

没有进行现代化的社会改革,令中东多国的治理水平到现在都很原始,在杜飞看来也就是当年军阀混战,张作霖、吴鹏飞、孙传芳的水准,比常校长还差一大截。

    直至再过几十年,杜飞穿越前的时间点,随着世界大局的变化,中东国家才看到彻底改变这种状况的希望。

    对撒大木的要求,杜飞欣然答应,甚至主动提出,巴比伦可以派更多留学生前往花果,不仅仅在蘑菇方面,其他的各个工业门类,花果都倾囊相授。

    撒大木眼睛一亮,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

    以他的眼光当然明白工业化的重要性,只是巴比伦无论从天然的地理禀赋,还是人口数量,及人文环境上,都不具备完成工业化的条件。

    这种情况下,要想完成工业化,成为地区性强果,必须借助外力。

    巴比伦一直也是这样做的,从贝克尔时代就开始,先是向速联靠拢,又向欧洲尝试,效果并不好。

    最终手里空有大量卖石油的美元,却没法把这些美元变成工厂,反而不得已去买外国国债,成为外国经济发展的助力。

    如果能跟花果合作,未尝不是一次机会。

    尽管花果在世界上,科技和工业水平也就差强人意,但至少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在蘑菇弹、导弹、火箭、卫星这些重要的高科技项目上基础很扎实。

    至于杜飞,提出让巴比伦派留学生的想法也很简单,太赚钱了!

    这不是想当然,而是有里比亚的例子。

    今年,里比亚在花留学生超过4000人,这些人都是富裕阶层的孩子,除了每年***提供的一万美元补贴,家里还会另外给一部分生活费。

    为了让这些留学生花钱,统一提供的五星级住宿标准,吃饭也是特殊的饭堂……总之决不能出现‘人毕业了,钱没花了"的情况。

    这些留学生平均下来,每年每人的消费水平都在一万五千美元以上。

    巴比伦可比里比亚富裕,别看现在撒大木因为打仗把外汇储备花光了,但巴比伦民间,尤其富裕阶层,可是相当有钱的。

    如果巴比伦能派遣一万名留学生,每人一年消费两万美元,就是两亿美元。

    此时杜飞才明白,在他穿越前的世界,为什么那么多果家把留学当成重要产业来做。

    可惜现在的花果在这方面还在起步阶段,吸引欧美留学生肯定不用想了,倒是南洋、中东、北非的可以加把劲,多弄来一些。

    这次与杜飞的会谈令撒大木相当高兴。

    虽然要重新建工厂,但能花钱解决的对他来说都是小事。

    再加上杜飞主动提出的留学计划,让他看到了通过花果实现工业化的希望。

    以巴比伦的体量,也不指望拥有太多工业门类,但最起码基础的军工体系得有,打仗的时候总不至于一发子弹,一颗炮弹都需要求爷爷告奶奶去进口。

    然而,撒大木的好心情没有持续多久。

    在他跟杜飞秘密会谈的第二天,法国那边就出幺蛾子了。

    「阁下,法国人刚才发来公函,希望我们下一批资金能提前到位……」一名戴眼镜的中年人来到撒大木的办公室,战战兢兢的提醒。

    撒大木脸色难看,上次的录音让他对法国的观感跌入了谷底。

    现在明知道对方压根儿不想帮他搞出蘑菇弹,之前说的那些好听的都是骗人,他岂能继续给钱!

    可问题是,他在法国那边买的幻影战斗机还没全部交付,就算交付了还有后续的后勤保养问题,肯定不能贸然撕破脸。

    撒大木沉吟道:「告诉他们,暂时没有现金,让他们先等一等。」

    戴眼镜的中年人应了一声,对于这个结果没太意外,作为撒大木身边主管蘑菇弹的心腹,他很清楚现在的情况,有了花果的介入,法国已经不是唯一。

    撒大木又道:「另外,让空军加快进度,尽快把飞机开回来,不要节外生枝。」

    中年人应了一声,心里却知道说了也白说,法国那边的办事效率想提前基本不可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