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上架感言 (第2/3页)

本大学,一百万的人口大县,两三千高考生,上一本分数线不到一百人,教育真的落后。

    当然,那会的一本线,跟如今的不一样,那会能上了,填志愿好的话基本就是211.

    学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男女比例8:1,感觉报错专业了,找女朋友只能文科院了。

    当年还记得,班里一些同学跑到隔壁的师范大学找,还真找到了,不是一个同学,而是好几个同学找到女票了。

    我去了,还真碰上了,不过不合适,呵呵。

    大学生活感觉挺好玩的,但没钱,过得也很苦很累,我从大一到大三,每个月生活费是四百块,班里大部分人是这个数,别抬杠,这是真实数据,西部城市,我再清楚不过了,班上甚至还有280块的,这些同学过得很苦。

    我是大三的时候在经管院找到的初恋(放心,我老婆看到也没事,最多吃醋一会),怎么找到的,这还是通过我部下介绍的。我大一到大三都在校宣传部,绘画特长嘛,自学成才,没进过培训班,拿过几个国家类美术比赛一二等奖(含金量比较低的),大二时当了部长。

    招新时,那帮LSP男部下,就怂恿我招女生,好吧,还真这么搞,摆桌子,贴海报,一个部门将近三十人,一半女生,现在回想当年这些趣事,挺好玩的,带他们出去春游,每天为校学生各部门做宣传海报,举办书画展,校史馆里,还有我参加美术比赛获奖的个人介绍,估计现在被撤下了。

    我是学机械的,学了不少东西,踢球,美术,电子琴,毕业了搞焊接,现在又特么的写小说,是不是很奇怪。

    我的人生,连我自己也感觉挺奇怪的。

    其实,我感觉当年把这时间花在上面,完成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早点学CAD和三维软件,毕业找工作根本不看这些的,如果你找机械的工作,特长真的填写你会唱歌、跳舞、画画、游戏,HR觉得你是一个好玩的人,爱好太多,不合适做研发,千万别上这些人的当。

    应聘什么工作,就写本工作擅长的,其它的,那怕你会,也不要填上去。

    要填就写“肯吃苦,不怕加班,执行力高,做事稳重,乐于接受批评”,这么写准没错。

    这么说吧,我交际过的猎头,应该有百来个了,沟通过很多,自己也招聘别人,合适、匹配才重要,其它的能力没用。

    这个是题外话,分享一下经验。

    有人觉得老农吹牛,别急,照片附上。

    老农喜欢拿数据和获奖照片来拍人,让人无话可说。

    大三的时候,谈恋爱了,生活费不够了,到Z途玩游戏商人,赚了不少钱,包括学费和生活费。

    我家里做小生意,自己假期也插手,在小学时候抓蛇卖(那会没禁这些,农村里特别多眼镜蛇,经常跑进农舍,对人危害很大)、卖冰棒赚到学习机玩游戏,中学到各村收稻谷、辣椒倒卖、摆地摊卖鞋子、过年卖鞭炮,我父母给我进货,我自己去摆摊、到外地转卖。大生意没经历过,但这些小生意给我了很多社会经验。

    所以在网络游戏上鼓捣时,玩垄断材料也赚钱了,12年出暗黑3也赚了。

    我以为我会在生意上有所成就,却想不到一直打工,不敢出来拼。

    我的生活有些苦,但丰富多彩。

    08年毕业工作,没去中海油,那年去的话,年收入就有十万,也是因为一出海就是一两个月,自己还有女票,多半要分手。

    最终进了一家机械国企,异地恋,最终和女票两年后还是分手了。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不怕大家笑话。

    焊接机加工装配铸造等车间共实习了一年,五线城市实习工资一千五,转正后再做两年技术员,之后是结构设计,转做焊接并负责质量,协助生产,做焊接也一直做到现在,有三个资质证书,做了五六年管理了,职位最高做到副总搞全面管理。

    所以,我对公司生产、销售、技术、人事等部门都比较熟悉,唯独对财务研究得不深。

    当然,这不能说我懂管理,但比没有做过管理的懂一些。

    产品做过很多,阀门、钻井平台、车辆、压力容器、起重机、汽车维保用品、各类焊机、机器人等,游戏暗黑3和征途也是第一批玩家,嗯,还赚不少钱,所以我写这些内容非常地熟悉,甚至夹带很多私货,专业知识太多,读起来体验就差了许多。

    在尚未涉及到黑科技之前,书中的机械方面的知识,如果是机械方面的同行,特别是焊接方面,放心参考,不会乱写。

    说这些,并不是什么目的,只是述说一些个人经历,这些年,我熬得很苦很累,除了我老婆,没跟其它人说过。

    包括我父母,也没说过,第一次在书里跟大家分享,有可能熬不下去了,压力太大,说出来轻松一些,以前写的那几本,也没说这些。

    我也清楚,越努力越幸运,所以我比较幸运地遇到了我现在的老婆,非常感激她,也幸运如今的工作。

    焊接工程师中,很少亲自操作焊接的,我就自己操作,气保焊、氩弧焊、埋弧焊、激光焊、等离子焊、机器人激光焊/其它弧焊,通过自己操作,并焊接产品,才把这些焊接方法理解得更深更透。

    经常扎深一线和工人讨论技术问题,甚至帮他们干一些活,所以,我和一线工人很合得来,偶尔会一起吃饭喝酒,也关心他们的生活,他们有困难我也会帮助一下。

    说到底,都是为生活奔波,为家人幸福奋斗而已。

    转回这本书的话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