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股份激励

    第352章 股份激励 (第2/3页)

份激励,积极性会下降,感觉怎么样干都是为沐阳打工,心里不平衡后,自己会另起炉单干,这种事太多了。

    新公司这边,

    曾群担任新公司的总裁,黄霖和李评是副总裁,负责财务的副总裁是从星海集团派出,监督财务收支,星海集团总部不负责人事,由曾群全权负责除财务外的所有人事,可以说,放权很大。

    沐阳以实际控制人的身份行使对控股子公司的重大事项监督管理权,对投资企业依法享有投资收益、重大事项决策的权利。

    简单地说,就是沐**有一票否决权,但他只负责大方向,一般事情都不会过问,跟星海投资公司一样,让杨念全权负责。

    还有一点不一样的是,星海集团的三元锂电池研发团队没有并入新公司,还是属于集团公司,会派人驻厂,新公司不负责锂电池方向的技术研发。

    星海集团负责三元锂电池的技术研发及后续优化,也就是说,如果星电公司上市了,但实际技术还是被星海集团掌控,并不是说星海集团就能乱来。

    比如说,星海集团研发出更先进的三元锂电池,另外起炉搞一家新能源车电池公司行不行?授权给其他公司行不行?

    当然不行!

    只要是锂电池,只是还是在汽车行业应用,对星电有利益冲突,已经形成投资诈骗,那就不行。

    但星海集团研究出更先进的非锂电池,比如核聚变电池,另外起炉,那就是没问题。

    或者说,把目前的三元锂电池应用在航空上,另外起炉,那也没有问题。

    所以说,星海集团的三元锂电池技术,并不仅仅值那15%星电股份。

    如果哪一天,沐阳把星电卖了,星海集团虽然不能在新能源车上再应用锂电池,但可以研发其他电池应用在新能源车上,比如氢电池。

    这种交叉控股,在未来融资后,就少了很多麻烦。

    星电向星海集团购买三元锂电池的生产线,同样要按照市场价格采购。

    星电可以利用星海集团和星海投资公司的资源,支付相应费用就行,曾群的团队,主要工作就是无限地扩大产能,负责生产、质量和销售。

    车展最后一天,

    沐阳来到车展,随意转了一圈,观众少了许多,但自己公司的展区观众还是很多。

    这六七天登记汇总了有意购买悍马EV的客户,登记人数超过两千人,看上去数量不多,但这只是车展而已。

    不过,沐阳还是想等悍马EV全球预售之后再决定是否在国内投产。

    快要结束时,星海集团召开了媒体发布会,公布星海集团控股子公司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承接全球三元锂电池订单。

    星海新能源科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