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沐阳又开始怼人了

    第468章 沐阳又开始怼人了 (第2/3页)

人口,不到我们的十分之一而已!

    也许会有人说,评估诺贝尔奖时,偏重于他国人员,对我们国家的人不公平。

    是否公平,是否有偏重,我不想知道,也不想去找借口,但我们的科研成就,特别是前沿科学成就,的确比不上人家。

    我们要反思,不断地反思。

    我并不是鼓吹岛国,长他人志气,也不是让大家去崇拜岛国人,而是让大家看清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星海集团的顶尖设备,从来不向岛国出口,我也不想与他们合作。因为与他们合作,就是帮助他们,最后反过来打我们,弄不好到最后,我就算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个罪过。

    同学们,教育的本质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你们是江浙大学的学生,是国内同龄中最优秀的那一撮学生,你们不要老想着应付课堂作业,毕业后就找份好工作。

    不,你们更要有钻研精神。

    也许,你们很想反驳,连物质问题都没解决,哪有心思搞科研,特别是房价,老高去了。

    我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个现实问题,连吃住都没解决彻底,哪里来的心思。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给自己找借口,不管是与不是,这都不重要,问题是你是否有那样的心思去做科研。

    如果出了成果,物质问题应该不再是问题。

    我们常常抱怨工资低,老板抠门,其实,与其这样抱怨,还不如努力提高自己,如果老板不再重视你,你可以换家企业,肯定混得更好吧,要不你适应环境,要不你创造环境。

    所以,我们不能以消极心态去面对困难,不应该为自己找借口而懒惰,不管在什么时期,都会有各种困难。

    星海集团每年的科研成果的确不少,但大部分员工,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

    他们大部分人来自9C大学的研究生,甚至不少博士研究生,他们是很聪明,但缺少了一股创新精神。」

    沐阳所说的,我国高端人才被西方收割,毫无疑问,我们的人才机制是有责任的,而且这么多年下来,居然没有发生变革的动作,悲哀,真的悲哀。

    如果沐阳他不提出来,估计过了几年,依然也是如此。

    期间,当然会有人

    提出来,只是说,提议的人影响力小,上面不重视而已。

    沐阳觉得他应该提,并不是多管闲事,而是他的社会地位,他已经有资格提这种事,让他来提,最适合不过了。

    「说到人才,我前段时间,批评青北学子不归国。今天,我又忍不住说了一遍。

    青华每年录用三四千人,平均每个人的培养经费达到70万元,这些我们都以为是国家科技未来的希望,却最终都成了别人的嫁衣。

    于是,外国的尖端科技产业,都充满了桦国的高端人才。

    人工智能领域,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前几名都是桦国人,留在了丑国。

    结果呢,我们花了巨资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而且还买不到,说不定,这个技术还是由桦国人研究出来的。

    可笑不?不可笑,这很悲哀。

    我们国家养的鸡,居然去别人国家窝里下蛋,这是多么讽刺的现象。当然,这不仅是学生的问题,其实也有我们企业的问题。

    我们站在他们的立场,分析问题:苦学多年,练就一身才华,然后想着大展身手,结果被现实打了一棒子,在丑国硅谷随便可以拿到年薪十几万美刀,在国内却竞争着一万多元的岗位,还要拼资历、年龄和关系,奋斗多年,连申城一个厕所都买不起。

    有时候,他们没有人脉,没有圈子,再有才华也得不到重用。所以,从这点上面来说,我不怪他们,他们有自己的苦衷。

    星海集团每年录用的留学生,一年也只有几百人而已,解决不了所有留学生的根本问题。

    这不仅有企业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当然,也有留学生本人的问题,不管是什么理由。

    不归国的理由是有,但懒得动了,一直不归来,而且改国籍,这种算什么,当初初国的初心估计也忘记了。

    算了,不谈此事了。

    我希望,江浙大学的学生,你们能够牢记我今天说的话,科学一样存在国界,科学家更是有祖国。

    星海集团给足够的薪酬待遇,欢迎留学学子归国就业。

    但光靠星海集团也不行,一下子塞不了那么多人才,希望各企业在针对优秀人才时,少以资历论工资。」

    沐阳还没说,马丝克的火箭公司,未来可能有七八千人,竟然有一千多人来自青北。

    他提到这点,内心是激动的,虽然脸上表现得很平静,但台下的师生,听到沐阳铿锵的语气,每一个字念得很沉重,就知道他内心是生气的。

    台下不少学生受到沐阳的话影响,不少学生跟着生气,愤怒,甚至有个学生呼喊「沐神,我就算出国,打死也要回来!」

    非常热血的学生,不少学生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