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炮击盾车三

    497、炮击盾车三 (第1/3页)

    ”汗阿海骂了一句。这是一句鄂尔多斯蒙古语方言,哈喇沁语言也有些受到的鄂尔多斯蒙古语的影响。

    在鄂尔多斯,这句话指性格古怪的人或事。

    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语非常热衷于使用这个词。这个词的原意是只有一个蛋蛋的人或牲畜。

    莽古尔泰听不懂蒙古语,但他有些狐疑,不知道拉斯喜布汗是骂那些明人,还是咒骂他抢走了他心爱的单筒望远镜。

    汗阿海清楚的知道偏厢车的历史。

    这玩意儿是在明代宗在位的时候发明的。

    当时郭登在大同防守,深感对蒙古骑兵没有进攻能力。

    毕竟步兵打骑兵那是找死。步兵到了草原上,根本没法和骑兵对抗。

    打赢了,追不上。打输了,跑不了。

    这仗还怎么打。

    经过苦思冥想,他终于想出办法。

    那就是建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他设计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

    “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很快郭登就尝到了甜头,几次出兵草原大获全胜。

    这种把移动的城堡搬到草原上,和蒙古骑兵打攻城战,自然扬长避短。

    这种战法很快被朝廷推广。

    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

    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外形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

    每二辆中设拒马枪一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失石。

    车上载佛朗机两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六杆。

    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六杆,每车用卒二十五名。

    前些年,孙承宗也发展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彷。

    朵颜是蒙古和大明作战最频繁的部落,他们对这种装备非常熟悉。

    当年戚继光的重型偏厢车,重达六百斤,也就装备一门大口径的火铳而已。类似于重型火绳枪,和东瀛的大筒差不多。

    广东那边叫斑鸠铳,抬枪什么的。

    而现在,这个不知道是明军哪部分的车营。居然每一辆车的尾部,都有一门铜发熕炮。

    这可是重型火炮!这玩意正确的用途不是放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