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文官们的手段

    713、文官们的手段 (第2/3页)

是会反抗的。

    毕竟军队是暴力机关,是武装集团,是持有武器的人组成的。而且这些人的职业就是杀人。

    大明的文官们做事,还算拉完屎肯擦屁股。

    因为不这样做,他们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闹到这个程度,就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了。他们只想发财,可不想送命。

    文官们就把仓库里,垫底的陈粮和各家粮店霉变的陈粮加进去。凑够五成的数量,勉强让当兵的喝粥吊命,而不至于饿死。

    因为文官们有两千多年的统治经验。

    他们清楚,你可以做的很过分,多过分都没有关系。但是,要给下面的人留一条路走。不要让下面的人绝望。

    现在这样的大灾年,当兵的有一口吃的,就很容易满足。

    没看到城外到处都是路倒儿吗。他们能维持活着,就不会闹事。

    否则,当兵的被逼急了,大家一拍两散。不和你玩你们规定的这一套了。麻烦就大了。

    没见黄巢就是这样被逼反的吗。

    当初要是考官控制一下自己的贪婪。

    少收一份礼,少走一个后门,录取他呢。是不是就没有这个灾星了。

    人家可是正经考上的,被硬生生弄下去了。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文官们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策略,目的就是不择手段的稳固自己的统治,同时无限扩大自己的利益。

    每一次玩砸了,就吸取教训,重新开张。

    他们发明出了很多种看来可改变阶层和出身的机会。

    但实际上,全是一些希望都很渺茫的制度设计。能通过这些方式向上层阶级流动的人数非常少。

    其真实目的,就是用科举给你一个希望,来麻痹人心,削弱反抗的意识。他们最成功的制度设计就是八股。

    儒家和大明文官所有的制度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让人泯灭血性,让人麻木,失去反抗的意识。

    表面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科举实现阶层跨越。但事实上读书很费钱的。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是和发展程度正相关的。

    几百年后也是一样的。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自然会好很多。比考试,边远穷困地区是比不过发达地区的。说到底,教育资源也用金钱堆砌出来的。

    大明富裕家庭能获得的教育资源,也是普通百姓所望尘莫及的。书香门第和种田扒粪的教育出来的孩子能一样吗。

    科举最操蛋的一点就是,这种制度给人一种维护了社会公平,促进了阶层流动的错觉。

    反正机会给你了,你考不上就是你自己不够努力。你竞争不过别人,是你自己不行。怨不得朝廷和皇帝。

    是你脑子不够聪明。这是父母给的,是命。是命就得认。

    在大明,一切成功的制度设计,都是把社会不公平的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