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8、汤若望
1468、汤若望 (第2/3页)
量比意大利地区的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而且兴禾超市里,各种商品丰富的让人咋舌。他干脆就用本地产的玻璃磨制了。
麻登云之类的军事长官,他非常努力的去拉拢,希望增加自己在中国的人脉。但是,收效甚微。士大夫对他们始终抱有戒心。礼貌的保持着不即不离的态度。
他在给教会的回信里感慨,他发现在华夏,只有成功了,才会有人脉。而不是依靠建立人脉才会取得成功。但你没有社会地位时,你能结交的都是些用处不大的人。
他每一次回信,都要把最近了解到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汇报回去。因为西方如饥似渴的希望学习东方的知识。同时,又给他回信作出指示。那就是如何让中国人相信,这些知识和文化都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从西方传来的。
他对这些任务十分的头疼。这不好办。
他觉得那些大人物并不了解这里的小民百姓。他们尽管卑微,但他们并不弱智。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正在编写的古地中海周围的文明史,他们迫切的希望早一点的可以和东方在历史传承上并驾齐驱,或者干脆超过东方。
最近来大明的那些人带来的「研究成果」,让他感觉快要疯了。
一下子出现了很多先贤。这些人天文、立法、数学、音乐……无不精通。
其中一位大贤人,全集包括《物理学》《天文学》《形而上学》《工具论》《修辞学》《政治学》《诗学》等着作。一共三百万字。
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是没有纸的,这么多的字是写在什么上流传下来的呢。这不是笑话吗。用这个骗华夏人是不可能让他们相信的。
如果写在羊皮纸上,也是不可能的。
羊皮纸是用一年内的小羊做的,把那个年代,全欧洲的羊都拿来做羊皮纸,也写不了300万字。更让他几乎晕倒的是,他们居然研究出来,那个时代古希腊有一千万人口。要知道那里支离破碎的地形和贫瘠的土地,能养活几十万人都困难。
新来的学者,居然振振有词的说,那里是航海贸易发达的地方,粮食是从埃及买来的。可尼罗河是冲击平原,泥沙是逐年填海造陆的。
那个年代,在大明,天津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