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6、兴奋的川人

    1496、兴奋的川人 (第2/3页)

少有稻田。

    其他的作物,产量和水稻就没法比了。

    整个西南地区都是如此,农民贫困就买不起高额的盐。没有盐不仅人没有力气,吃饭也寡淡无味。后来他们就在调味品上下功夫,用辣味代替盐,来糊弄自己。掩盖饭菜的寡淡。

    这也是为什么,辣椒一传入西南地区,就立刻广受追捧的原因。同样的江淮地区,江南地区,就不爱吃辣椒,因为他们不缺盐来调味。

    在这些广袤的地区,小麦和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不耐旱,而且产量不高,不到当时水稻亩产的二分之一。粟虽然耐旱,却不适合长期作为主粮。因此,当时四川土地利用率受到很大局限。

    大量的土地不能有效地开垦利用。所以粮食总产量很难大幅度的提高,这也直接影响了人口的增长。

    这个时候四川的人口并不多,从宋朝开始,长期稳定在四百万之下,就是这里的土地产出,只能养活这么多人。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户部统计四川全省人口才人。

    直到清朝初年,玉米和红薯在四川的大面积推广,这种局面得到迅速改观。乾隆48年(公元1724年),全省人口就已经有了人。到了清朝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四川人口总计居然达到了人,超过了之前历朝历代的人口总和之数。

    杨凡在给秦良玉代理权和配额的同时,也要求她在西南推广玉米和红薯。每一个来买盐、布匹、铁器的客户,必须搭着购买红薯和玉米、土豆的种子。这些东西和进货一起整船的运给秦

    良玉。

    其实,免费赠送也是送的起的,杨凡的领地上有两万亩地用来育种。但是,没花钱来的,人就不会珍惜。说不定半路上喂马了,扔了,吃了都有可能。所以,必须采取这样的霸王条款,强制川人购买。

    玉米和红薯的广泛种植,粮食产量就会大幅度提高了。为百业兴旺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粮食基础,使更多的人力和土地,得以投入到其他副业生产和经济作物的栽培中去。

    杨凡相信只要大力推广,四川就会出现了农村副业兴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工厂不断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