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苏报成规模了三

    1844、苏报成规模了三 (第2/3页)

税。平民百姓的过户数量后期大量减少,税收很少。

    牙贴税:对牙行(中介)征收的税收。小税种,数量有限

    海税:对海上贸易征收的税收。

    这笔钱都被郑芝龙兄弟收去了。他们盘踞福建,靠着郑家舰队,对往来朝鲜、东瀛、大明、吕宋的商船收税。

    郑家一年收入两千万两,在福建建起了辉煌的府邸。

    抽印木植银:对木材等植物资源征收的税收。主要在西南等森林密集的地区,但奢安之乱把西南的财政完全拖垮了。这些税收还不够堵窟窿的。

    河利银:对河流资源征收的税收。小税种,士绅的船免税。

    砖料银:对砖瓦等建筑材料征收的税收。多数是士绅的买卖,基本不交税。

    学租:对学校等教育机构征收的租赁费或租金。数量很少,可以忽略。

    麻银:对麻类制品征收的税收。

    基数很大,明代的衣服麻是主要衣料。麻布便宜耐用,纺织技术成熟,绝大多数百姓穿麻衣。棉衣和丝绸是高档品。但这部分税收效率不高。

    棒栗折色银:对棒栗等农产品征收的折色银两税。总额不多,税收效率不高,多数被地方官府挪用。

    从上面看,大明现有的税种全都完蛋了。必须有新的税种出来,不然别想解决财政危机。之后的皇帝们就一直在想办法从文官的代理人那里抠出钱来。

    严嵩、陈奉、魏忠贤等人都是皇帝搞钱的爪牙。

    明朝到了后期,皇帝和大臣的矛盾就是搞钱和搞谁的钱的问题。

    尤其是陈奉和魏忠贤,他们把矛头指向了开矿的那帮人,杀头抄家无所不用其极,搞的这些地方恶霸们,大出血不说,甚至好几代人白干了。

    如今,江南的士绅们,每年提供的粮食供养着京城百万人口。他们的子弟占科举半数,垄断着大明的官场。

    他们势力弥漫整个大明朝廷,如何反对皇帝乱收他们的税是他们的心声。

    如今,张天如这厮,不知道指使的笔名叫做公道的人是谁,敢冒着挑战崇祯的风险,把大宪章这个大杀器祭出来了。

    我们大明的士绅们,要效仿英格兰的贵族们,和皇帝谈一谈了。您老不能想怎么收税,就怎么收税。大家要商量着来。

    九千岁那种,谁有钱,就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