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重走两万五

    第二百四十八章 重走两万五 (第2/3页)

    随着快速闪过的桥梁榜单,画面再次跳转。

    “观众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zy会议遗址。”

    “我们的车况仍然良好,当然,工作人员的状况也依然良好。”

    “我身后的这座小楼,就是当年那场重要会议的举办地点。在这里,我们总结了前期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伟大领袖的领导地位,制定了后续的任务及战略方针。”

    “这次会议是一个生死存亡的转折点,标志着我们的组织开始走向成熟。”

    “在这场会议之后,大海航船有了舵手,而这名舵手,在此后短短一段时间之内,无数次挽救了我们的革命。”

    “现在,提起这座城市,我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茅台酒,但其实除此之外,它还是华夏长寿之乡、华夏高品质绿茶产区、华夏名茶之乡、华夏吉他制造之乡。”

    “茶产业作为兴业富民的大产业,在近三年内,累计带动5.14万贫困人口脱贫,带动人均增收2400多元。”

    “在我们的采访中,‘生活好了’是茶农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

    “观众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赤水河畔,在这里,曾经发生过长征史上、甚至是世界战争史上都留下了无比光辉的印记的典型战例。”

    “四渡赤水。”

    “在这次战役中,领袖指挥红军在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敌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这次战例的高明之处在哪?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在四渡赤水的第四渡,我军留下了九军团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中牵制迷惑敌军,但领袖并没有如其他人认为的那样放弃、牺牲九军团,而是在渡江之后,大部队趁着敌人兵力空虚的风雨之夜,飞渡乌江,兵锋直指重镇贵阳!”

    “围魏救赵,原本用于阻敌的九军团压力大减,为了救首席军需官,敌人几乎全部部队都挥师南下,为阻敌的九军团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而进攻贵阳也只不过是虚招,在将敌军部队打得彻底回防之后,领袖率领红军向东作势要度过清水河,诱骗敌人向东追击,一下子将九军团彻底从包围中解脱出来。”

    “此后,九军团在主力部队的变相掩护之下彻底摆脱了敌军,成功与主力部队汇合,甚至在汇合后,我们从敌军衔尾追杀的状态,转而与敌军拉开了十余天路程的距离。”

    “这次战役将领袖的指挥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用一句当下时髦的网络语言来解释的话,那就是:一场公平竞技的游戏中,领袖关闭了战争迷雾、开启了透视。”

    “敌人的一举一动,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在当今世界,即使通讯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但想要复现这样的战例也几乎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没有人能真正看穿迷雾----除非,他的视线从空中而来。”

    “没错,我所指的,正是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高分转向卫星遥感系统。”

    “这两套系统配合,可以毫无压力地将我们对地面情况的掌控精确到分米级别,这也就意味着,也许我们现在不需要拥有领袖那样的天才智慧,也可以对战场的形势运筹帷幄了。”

    “当然,除了看向地面,我们也没有忽略天空。”

    “天眼系统,口径超过五百米,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之一。”

    “从建成到现在,它已经发现了超过370颗从未被注意过的脉冲星,也为观测宇宙中的特殊元素如中性氢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可以观察星体,还可以观测各种人造卫星,并且对有威胁的卫星发出预警,让我们在地面上可以安下心来,不用害怕来自其他国家的太空打击。”

    一张夜间的天眼灯火璀璨的画面呈现在屏幕之上,片刻之后,画面继续跳转。

    “观众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飞夺泸定桥遗址。”

    “1935年5月25日,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红四团战士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此时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敌人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

    “当急之下,5月26日上午,领袖、周公等人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2名夺桥突击队。”

    “下午四点,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

    “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

    “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

    “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敌人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泸定桥因此而成为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革命史上不朽的篇章,有着‘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

    “而在如今,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当年铁索桥的遗址。但是在同时,我们又不由得想问,难道真的没有一种方法,能快速、安全地架起一座桥吗?”

    “答案是,有的。”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大型工程装备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其中就有我国制造的全球首款千吨级架桥机,即昆仑号架桥机。”

    “这款架桥机,不仅无需拆装就能穿越隧道,同时还可抵御7级强风,全世界仅此一台,其技术含量领先其他所有国家。”

    “这台造桥机在诞生后,也旋即参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