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谏官制度

    第二百九十八章 谏官制度 (第1/3页)

    郦商的话让刘襄想到了秦皇嬴政,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被无数后人颂之的始皇帝。

    早年的始皇帝冷静睿智,多年隐忍从吕不韦和嫪毐手中夺回大权;读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后立马承认自己错误;在李信兵败后更是主动放下秦王架子亲自去请王翦出山,从而使得大秦蒸蒸日上。

    可在秦灭六国,做到了“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后,始皇之心,日益骄固。

    始皇帝变得自满起来了,认为自己是皇帝,自己的想法必然是正确的。他不再听取臣子的谏言,对长子扶苏的态度越来越恶劣。

    他一边大规模的修建陵墓,一边迷恋长生之术,被方术三的欺骗。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整个帝国除了扶苏这么一个儿子以外,竟无一人敢在始皇帝面前说真话,无一人敢劝谏始皇帝,使得帝国随着晚年始皇帝的偏激走向了衰亡之路。

    如今刘襄虽然年轻,可他的种种施政举措已然使得他被万民神化,在他准确的预测了汉、江水会引发水灾后,更是让朝堂上很少有臣子反对皇帝提出的话。

    如今敢给他的话挑刺的也就只有张苍、申屠嘉这么几个寥寥无几的军功老臣了。然而老兵总会凋零,这些老臣终究比刘襄年长的多,一旦没了这帮老臣,刘襄恐怕就再也无法听到臣子的真话了。

    他也会如秦皇汉武一般,穷兵黩武,愚民弱民,追求长生不老,听信方士,最终留给子孙后代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帝国。若是后人争气,那么帝国就能中兴;要是后人无能,那么帝国便会中衰。

    “朕要将大汉传至万代,将汉文明越过长城、越过四海传到四方,要做那前无古人的事业。”

    “朕必须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万万不能走上武帝的老路。朕要学唐太宗广纳谏言,大汉必须有一批魏征,戴胄之流的谏臣。建一‘臣不以数谏为嫌,君不以数谏为忤"的大汉盛世。”刘襄坐在车中喃喃道。

    “北宫伯子。”刘襄思索片刻沉声道。

    “臣在。”

    御驾侧骑马的贴身宦官北宫伯子听闻皇帝呼唤立马应声。

    “替朕拟诏。昔邹忌讽齐王纳谏,威王从善如流。今朕今开怀抱,纳谏诤,上至百官、下至黎民无劳怖惧,遂不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