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眼界与风格,李安的抉择

    155.眼界与风格,李安的抉择 (第2/3页)

度很关键。”

    “莫扎特1756年写过一部小提琴演奏法,里面对演奏者有这样一段建议,在确定一个乐章的速度之前,乐手应该先找一个有乐章特性的乐段,这样的乐段往往在乐章的靠后部分,它会比乐章的开头部分对你更有启发。”

    李安脑海中怒灵光一闪。

    一瞬间,困扰他的演奏定速问题忽然像是找到一个可参考解决路径。

    过了一会儿,秦勇补充点道:“我的教授霍普曾经说过,在指挥莫扎特作品中,如果不能把握其中的速度变化,音乐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片刻后,李安目光亮了起来。

    抬头感激道,“谢谢勇哥。”

    秦勇笑了笑,拿起办公桌上的烟盒抽出两支,李安忙起身给秦勇点烟。

    一口入肺,秦勇不由得想起他刚到德国那会,“你也点上。”

    李安有点感冒,不过还是陪秦勇点上了这根。

    “古典音乐这个东西,很多时候你没有办法去给出一个确切解释。”

    秦勇眉头紧锁这像是在组织语音,“当你把一首作品的风格要素全部分析的清清楚楚之后,你的教授会问你,你怎么看待这些呢。”

    “就好像没有一个答案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说回到李安的总谱,“但即便如此,你还是要先把这一切分析的明明白白,不然你距离问题的答案只会更远。”

    “李安你研究总谱的方向不对,或者说你真的没必要在这个阶段研究这些东西。”

    李安一怔。

    秦勇想想直说了:“你知道在国外学指挥,总谱读法是一门很大的课程,像我们国内过去的,训练不足的学生大都只能靠自我训练的方来加以弥补。”

    “首先我们要在钢琴上用原谱的四声谱来弹奏巴赫的合奏作品,然后循序渐进的再弹奏弦乐四重奏,接着是有移调木管乐器的室内乐,最后才是协奏曲和交响作品。”

    “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你知道多少人是在这个阶段里放弃了吗。”

    “我并不是认为你不能去阅读总谱,我甚至提倡你去多了解总谱,就如你所说,通过对于各个声部的旋律了解,会更好的帮你接近音乐。”

    “但这和你的目标基本没有关系。”

    “你说你想演奏出k466那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我觉的这个目标定的笼统了。”

    “你至少得知道那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是什么,风格不是一种文字,而是要落实到音乐中的。”

    “你一出手,行家说这是莫扎特。”

    “那你掌握了莫扎特的音乐演奏风格。”

    “那个时候你再去描述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我想你一定会抛开书上所描述用到的诸如平衡、规则等等之类的刻板语汇。”

    “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你是一名钢琴独奏者者,在舞台上,乐队和指挥是为你服务的,只要你明确了你在演奏什么,乐队和指挥就知道他们该演奏什么。

    “而不是你要了解他们要演奏什么之后再去迎合。”

    “不要本末倒置了。”

    “不妨试一试换个角度,我要演奏什么。”

    “我再送你一句话,是我毕业典礼上,我的系主任埃瑟利斯告诉我的。”

    “从前没有风格这一说,然后从某天,有一代人开始研究风格,然后每一代人都开始研究风格。”

    -

    李安拿着自己的总谱离去之后,秦勇自己又点了根烟。

    他很能理解李安,但是又很无奈。

    他今天能坐在李安面前大谈经验,不排除他也曾刻苦过,但他想更多是因为他去过那片古典音乐发源地的土壤,接受了几年熏陶。

    秦勇相信李安如果也有这样一段经历,对方会比自己优秀的多。

    没有任何一个老师的指导,李安能做出这样一份总谱的研究,已经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了。

    可不懂就是不懂,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真的很无奈,秦勇清楚,李安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继续求进步而已。

    移调车尔尼299,能想出这种练习方式也真是挺别致的情趣。

    可惜没人能给他一个清晰的方向。

    秦勇觉得魏三碗不能,师生二人隔着时代的鸿沟。

    他自己也不能,他不是钢琴专业的,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给对方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从朋友的角度讲,通过今天早上这一幕,他改变了一些看法,他觉得李安这趟去燕京参加比赛的决定是对的。

    不管比赛本身如何,舞台就在那里,或许有人能发现这个怪才。

    想到这儿,秦勇忽然意识到他刚才最后的话不会打击到李安了吧?

    随即摇头一笑。

    他起身走到书柜前翻了起来。

    -

    打击嘛,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

    可稍微换个角度想了想,好事啊。

    原来一本总谱背后藏着那么多的东西,他真的,很庆幸,也很感激。

    庆幸自己及时来找了秦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