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后知后觉的音色,死亡之组的掠影

    191.后知后觉的音色,死亡之组的掠影 (第2/3页)

两首比赛作品,暴风雨三乐章固然情绪饱满,但两首作品给他最直观的呈现就是让她想到了他那个同学。

    有些话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和李安开口,正好借着季洋的问题,她希望对方能认真思考一下。

    毕业三年,期间笔耕不辍的练习,林幽幽不信李安心里没有追求。

    用闭门造车来形容虽有些不确切,但事实上也差不了多少。

    虽磨练出了手指,可缺少新养分的持续输入,缺少新的眼界,难免会陷入自我封闭。

    电话里安静了一会儿,

    “我的观点也能举出反例,但我想至少可以帮助到现阶段的你。”

    片刻。

    李安:“谢谢。”

    林幽幽不在乎这一声谢谢,李安大学四年欠她的谢谢可以拿麻袋装了。

    接着她告诉了李安她为季洋设计的下一步提高声音质量的训练方法,同时也是在给对方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

    她相信李安愿意听取,应该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收获。

    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李安的天赋始终是在她之上,两人目前在专业领域上的差距纯属路走的不同。

    林幽幽:“不说了。”

    “你自己加油吧,咱们学校已经很久没有在国内的大型比赛里拿过好名次了。”

    说到这个,李安笑问:“话说你为什么不来参加。”

    林幽幽呵呵:“派个你就够了。”

    “拜拜。”

    挂了电话林幽幽在床上又趟了一会才坐起,和李安打了个电话心情好多了。

    关于对方的音色问题,她终于找到机会和对方提了出来。

    接着起身下床去卫生间换了个姨妈巾。

    下辈子如果有得选,打死她也不做女人了。

    -

    燕京时间八点四十二分,李安走进大妈琴房。

    两小时音阶加一个小时练习曲将手指彻底打开之后,他已做好今日份练琴的准备工作。

    翻开告别第一乐章的谱,他没有第一时间下指。

    实际上他已经思考了一整个上午。

    关于音色。

    林幽幽可以说毫不客气的指出他没有建立起音色感念这一事实。

    直白的不像话。

    他没有为自己辩解,因为事实确实如对方所说。

    感谢对方及时的点醒他

    翻开回忆。

    似乎得从得到残缺的萨米尔钢琴教学笔记之后说起。

    正巧当时他正遇难题——如何解决原主的下键习惯和大拇指虎口手型的问题。

    得说按照萨米尔的指导,通过299的练习,解决了原主遗留的问题。

    在加入移调299的练习之后,更让他的手指独立性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最直观的就是演奏快速跑动时,那种指尖生风的感觉实在让人沉醉。

    这直接导致她随后所制定的一系列练习计划都围绕这如何继续提升手指来展开。

    渐渐的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演奏习惯所带来的声音。

    早晨挂了电话后,他把手机里近一个月来自己的录音听了一遍。

    听完背后冒出一身冷汗。

    有意识去分辨他才意识到,这一个月来,无论他在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还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哪怕是孤勇者这样的现代流行音乐作品的乐团缩谱小样,所有的声音都是一模一样的。

    听完林幽幽的话,李安现在想想也是一阵后怕。

    李安是一个有主见的人,面对不同的声音他通常第一时间会先思考。

    然而这次他基本没有思考,因为对方抛出的一个他心里一直承认却被遗落在角落里的观点——

    声音审美。

    如果他经过各种聆听发觉尝试之后依然认为自己现在的音色就是自己想要的,那就算林幽幽说什么他都会坚持认为自己现在的音色没有问题。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声音喜好。

    问题是他现在所接受的个人声音只是因为演奏习惯所带来的。

    在这一过程中他是被动接受了现在的音色。

    他的声音最终会以何种方式出现现在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需要一趟发觉的旅程。

    对于终点等待他的是什么,他猜想不论是什么,都一定打着鲜明的‘李安的声音’这一标签。

    知行易难,行胜于言。

    带着新思路,李安轻轻抬起左手,倾听着、按下了告别的三音程动机。

    ‘Le—be—wohl—’

    嘴里轻念着,他开始了今日的乐曲练习。

    时间转眼来到了下午六点,被本届选手戏称死亡之组的D组二轮比赛随着吴复生的登场变得火药味更加十足。

    -

    第三位出场的梁春雨登场时便引得所有人的注目。

    冬风开场,槌子键奏鸣曲收尾。

    梁春雨庄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