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给我快!检验与证明

    288. 给我快!检验与证明 (第2/3页)

额的区别也之只剩下——他年轻帅气弹的好。

    在李安看来月光三不只是季洋的艺考曲目,更是季洋走进贝多芬钢琴音乐的大门。

    他想通过这首他擅长的曲目教学,让季洋能够通过他的引导学会分析音乐,分析演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取一种自我收获。

    这样将月光第三乐章学下来,季洋的收获将伴随其一生,而不仅仅是只完成了一首艺考复试曲目的准备吧。

    所以他在「如何在上行琶音上做渐弱这个问题上」卡了季洋一个月。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对那个时候的季洋已经很简单了,只用将问题变通一下即可。

    奥拓大师课的晚餐上,大家讨论到贝多芬的黎明第一乐章,因为当天的大师课上没有同学那这条曲目上课,所以在大师课上没有听到奥拓对这首曲目的讲解。

    见大伙都想听,奥拓便给大家讲了起来。

    练过黎明的李安自然也想听听奥拓大师对于这首曲子的演奏有何高见。

    可令人意外的是奥托并没有为众人直接讲解这首曲目的演奏技法,而是极其详细的为众人讲了贝多芬创作这首作品的过程。

    诸如「这里的强表示了什么」或是「为什么这里是八分音符而不是四分音符?」

    通过奥拓以作曲家视角来分析贝多芬是如何将这首黎明创作出来之后,一些他心中关于这首作品的演奏问题似乎也迎刃而解了。

    这给了李安启发的同时,也验证了他此前的教学理念。

    与其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曲子该怎么弹,不如先告诉学生这个曲子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这是奥拓的经验和方法。

    他不是奥拓,没有那么深厚的演奏功力和专业底蕴,也不懂作曲,但他这并不妨碍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将这一教学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

    「如何在上行琶音中做减弱。」

    这一问题或许可以换作另一个问题。

    「如何在上行琶音中保持音量平衡。」

    季洋想到让右手音量保持平衡的那一个瞬间,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脑海里直接一条清晰的上行琶音线条。

    神奇的是这条琶音还带着一种只有她能听到的——平衡音量。

    下意识再抬手。

    落键。

    啊啊啊啊啊奇迹发生了!

    !

    李安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小季手舞足蹈的在琴室里手舞足蹈跑来跑去的场景。

    其实哪有什么奇迹,只是一个月来的苦练,小季早已具备了演奏出这种效果的手

    指技术基础。

    就像奥拓说起黎明的那个八分音符为什么只能是八分音符时,李安已经将那条句子弹的滚瓜烂熟。

    至于那个小拇指往回一钩,只是作为他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最后一把钥匙。

    在小季摸到锁芯那一刻,他顺手将钥匙递了过去。

    相比于一些老师的「满堂灌」式教学,李安依旧不能肯定自己的方法是否更加高明——分阶段引导讲解,稍加丁点蔡加尼克效应。

    毕竟这个教学法他也才领悟不久,还是通过费因伯格的残缺手记,自我教学总结出来的。

    不过从在季洋身上的运用来看,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关于钢琴的教学法,他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做完善。

    在此之前,回到眼下。

    季洋的复试考场,就是对他这近几个月来整个教学思路设计的阶段性检验。

    抛开所有人情望来,只谈他作为一名钢琴老师,季洋作为一名他的付费学员。

    半年来对方向他一共支付了共计47,820元的课时费。

    季洋给足了他课时费,那么他就没有任何理由因为明知对方这次考试不会失败而不在乎对方在舞台上的表现。

    他在乎,非常在乎。

    这里不但有的他的职业准则,也蕴含着他的价值所在。

    老师在被定义为灵魂匠师之前,首先是个职业,即个人所从事的服务于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李安热爱钢琴,也热爱自己的工作。

    他希望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尽管成为钢琴家的梦想在他长大后被现实否决,但成为一名钢琴老师他很知足。

    哪怕是穿着黑色华服坐在众星捧月的国家大剧院舞台的最中央,或是站在红楼音乐厅的聚光灯下迎着掌声的热浪。

    他也从没有被眼前的虚幻遮挡住双眼。

    走出音乐厅外墙的大门,他还是一名钢琴老师。

    加油,小季。

    随着门内传来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