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两种内幕

    96.两种内幕 (第2/3页)

   -

    陈璇一直上到一点四十才结束今天上午的课,回到办公室整个人饿的上气不接下气,幸好她和王盼盼提前说好让对方给她定了煎饼果子外卖。

    “慢点吃慢点吃,没人和你抢。”

    李安还差一点就将上午四个孩子的成长档案写完,听到哼哧哼哧的声音,他抬起头,笑,“你说你何苦呢,一个孩子一次上两节和一次上一节连上两天有什么区别,反正你明天还是得过来。”

    陈璇一口咽下嘴里的食物:“那不一样,我这样安排可以节省出两个小时。”

    李安纠正:“你那是从两天午饭时间里抠出来的。”

    陈璇:“可我连着两天可以早结束一小时啊。”

    李安:“好好,您吃着,我得去上课了。”

    在最下方写下日期,李安合起笔帽,起身将填写完的四本成长档案整齐的摆到办公桌左上角。

    接下来是小车的课。

    -

    距离蓝天比赛还有两天,说来也就是马上了,虽然明天上午几个小家伙还要再来,但李安今天上午就已经把鼓励提前发放了。

    “大胆去弹,就是玩儿。”

    没有更好的经验分享给几个小宝贝,但他相信只要几个孩子能做到这点,蓝天杯的赛场也就妥了。

    他希望通过蓝天杯的舞台,让几个孩子通过大胆尝试,用卖力的演奏去突破聚光灯的笼罩,打破他们认知中的舞台表演印象。

    李安一再和几个孩子强调,上台就是两个字儿,玩儿。

    在这一点上,王小虎是上午四个孩子中做得最好的一个,放得开,根本不怕丢人,就拿去年昱东的音乐会和新海杯蓉城赛区的比赛,别看人王小虎的曲子简单,可在舞台上演奏的时候,那气势,那神情,就像是演奏什么超大号曲目,绝对的表演型选手。

    相反小刘,脸皮子就薄了许多,曲目在私下演奏的得心应手,但是一要给人表演,身体就会出现不自在的反应,同样的曲目,人前人后,差距还是明显的。

    马可的问题在于演奏姿势,马上该上初中的男孩了,演奏过程中不时还要夹下膝盖,弹琴驼背的问题已有好转,但还是没有彻底矫正好。

    小北北的问题就属于老生长谈了,演奏中的表演痕迹略重,就比如手腕和个别手臂肢体动作,在演奏中不够高效简练,音乐之外的动作略多,不像王小虎那般自然。

    其实这也不怪小北,或者说这正是小北的可贵之处,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不一样,比如同样的曲子,王小虎听李安弹两遍就大概知道是一种什么感觉。

    然后在他自己弹得时候,虽然在规格上不能和李安比,但是演奏中那股看不见的气路是和李安有相似的,而小北只能去模仿那种气路的感觉。

    大概有点老天爷赏不赏饭的意味,但还远远达不到这种程度。

    其实这种模仿是很难的,小北抓不住其中的感觉,但她愿意通过大量练习去模仿,去体会。

    李安很欣赏小北这点。

    所以除了“大胆去弹,”李安还针对每人的个例情况,单独给予了登台前的建议指导。

    对于这四个孩子,再多的话他也没有说的必要,毕竟包括王小虎的舞台感觉、刘丰瑞的音乐天赋在内,也都算不上是祖师爷赏饭吃。

    还有些浅显却需要实际经历的经验需要他们自己登台体会,无需旁人多说。

    而对于正真算得上是祖师爷赏饭吃的小车,李安必须要多叮嘱对方许多内容。

    比如从后台走上舞台,再到坐到钢琴前,这个过程你要在脑海里去想什么,坐下多久可以开始弹,如何在弹之前确定自己的呼吸已经顺畅。

    按照李安的计划,车琳从今年开始,接下来到高中毕业前,每年都要参加两到三场钢琴比赛,从这场蓝天杯开始,接下来每一场比赛车琳都要仔细的去感受舞台,在这个过程中,他作为车琳的专业监护人,会尽可能的帮车琳积累舞台经验。

    一个演奏者幼年时的舞台经验对其未来的舞台自信影响是相当大的。

    自从生出对车琳重点培养的想法,李安自己都能感觉到对车琳的要求随着期待越来越高。

    “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