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梦幻诗篇:魔法少女的二鞠躬

    120.梦幻诗篇:魔法少女的二鞠躬 (第2/3页)

    或许那位作者想表达的就是眼前这幅场景。

    现场所有人都在安静聆听,安静地融入这音乐,甘心地扮演着舞台另一面的背景。

    包括他自己。

    吴复生相信后续的比赛不会出现比这首更简单的曲目了,截至此刻,他愿为这个孩子打出满分。

    后面或许还有一个孩子也能得到他的满分,虽然他还没有听到,也不做什么无聊的对比,今晚他就任性一回。

    今晚,这名叫于小北的孩子,就是他心目中的全场最佳。

    如果再颁发一个最佳指导老师奖,他会颁给李安,绝无私心的那种。

    听着耳边的改编作品,他想说,老师做到李安这一步,真的是尽心尽力了。

    -

    从于小北第一个和弦出来,林幽幽就知道李安自己动谱子了。

    三周前吧,有一天下午李安又给她发信息,问她手里有没有其他版本的古利特梦幻曲。

    当时林幽幽看着屏幕上的文字信息摇摇头,真是把自己当成工具人了,那段时间李安不知道找过她多少次,每次就是要曲子,要谱子。

    她回复没有。

    她本来没有,这种儿童作品怎么会有别的版本。

    结果李安回了她一声okok,最近辛苦了哈,忙完请你吃大餐。

    吃不吃大餐的当然也不是一点所谓没有,男人应该说到做到。

    不过林幽幽实际上也是举手之劳,再者这次帮李安,她更多的是看在李安是为了那几个孩子。

    想想她又问对方:真不考虑一下舒曼的童年情景。

    舒曼的童年情景是一本曲集,里面有十三首小品,配以标题,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中也有一首梦幻曲,名气大过曲级本身,旋律顶级,很适合抒情表演。

    李安又回复她,说,舒曼这本不行,作品虽然也是在写童年,但是写给成人的,内容基本全是回忆他和克拉拉那点事,不适合给孩子弹。

    林幽幽想想也是,给孩子弹的儿童作品,那古利特的确实最合适了。

    古利特有三本作品集都是针对儿童钢琴教育写的。

    之后几天林幽幽也陆续从古利特的作品中又挑出了几首,只是李安再没有找他。

    他以为李安自己找打了新的合适曲目,结果是自己亲手改了作品。

    改的不错,更适合这个小女孩演奏,当然,小女孩也很棒,诠释的很到位。

    林幽幽比较直,从纯粹的演奏来听,孩子的手指和节奏感确实所有欠缺,但指下的音符却能给人一种鲜活感,这说明孩子的内心是细腻的,对于每个音符都是有思考的。

    这里她也得夸夸李安,没有李安的引导,也不会有眼前这一幕表演,也不知道李安是怎么教的。

    她忽然很想看看于小北用的谱子是什么样的。

    -

    当音乐主题再次回来,小北这次连着踩下四次踏板,每一小节一组,持续的和声进行不同于第一遍主题的清晰,此刻整个大厅被一种朦胧耳朵的、更复杂的音响效果。

    清晰与朦胧的色彩对比将音乐内在戏剧性凸显,让人像是品尝完略带苦涩的橄榄,转眼又见星星点点的蓝色雪花。

    伴着舞台中央的白色小人,飘飘荡荡,幽幽蔓延。

    蔓延至每个人的耳中,沁润着、安慰着。

    音乐行至尾声,小北指下的速度渐渐变得更加缓慢。

    李安的心跳也跟着越变越缓。

    他平静,也不平静。

    看着此刻坐在钢琴前全心全意演奏的小北,他必须承认自己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并且又燃起他的冲动,他希望每一个学琴的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李安有些苦恼于自己的善变,不过十分钟的时间,自己似乎又要否定自己一次。

    没错,他觉得自己刚才的想法被情绪左右,过于偏激了。

    有些事情目前,确实不是自己能左右的。

    只保全自己固然容易,可或许,或许有时只是一念之间的选择,他能多做些什么也说不定。

    哪怕只是一个小人物,是不是也应该有小人物的态度。

    如果自己选择从众,只顾保全自己身边,哪又和一些人有什么区别。

    藏在心中的愤慨,不就变成了因为自身不够强大的自我抱怨。

    再反观那些人,他们真的错了么。

    他们只是做出了他们的选择,这个选择或许在他看来不道德,但这个选择如何定义为错。

    作为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没可能脱离群体独立而存在。

    在社会的框架里,在群体的归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