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有人听到了,有人听懂了。

    164.有人听到了,有人听懂了。 (第3/3页)

手制造出了一个十六分空,利用一个休止符拉起音符之间的对抗,直接将帕格尼尼主题动机的形象和音乐个性建立了起来。

    很高级的处理手段。

    就这一手,他就觉得李安至少对帕格尼尼24有相当深的理解认识。

    没错,他绝对不信这是一个孩子能够做出来的处理,即便是天才,那也是需要时间来养成的。

    如果这个孩子靠自己做出这种处理,那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具备相当相当的演奏经验,同时也意味着这个孩子已经掌握了相当相当的曲目量。

    所以这么重要的比赛会选这一首小作品吗?

    不会。

    所以他断定这是李安的处理思路,一个非常难的处理。

    且不说李安,孩子的完成度堪称完美。

    就这个难度的开头和完成度来讲,他认为丝毫不弱于蔡丰年的莫八和赵梦甜的贝三开局。

    开头,三个孩子可以打成平手。

    豁,又一道雷从舞台上空闪过,这么短短一个开头,还有东西啊?

    潘越眼里的兴趣越发浓厚。

    只见车琳随后的每一次落键,都如磁铁掉在铁质琴键上,浑然天成,流动的帕格尼尼主题在密不透风的舞台上无风飘扬起来。

    观众席上已经有人吃惊地捂住了嘴巴,他们被这个瘦弱女孩的触键气势吓到了。

    用如此单薄的身体,如何能把琴声弹得这么响。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这旋律在钢珠连成的音符中,竟给人

    一种流苏般的丝滑。

    吴丽娟微微皱眉,这种触键后控制发音极少在孩子身上能看到。

    虽然运用得还不算太纯熟,但明显这个孩子已经摸到了门槛。

    不得了,不得了。

    吴丽娟连着在心里说了两声不得了,可紧接着她的眉头凝的更紧了。

    主题无缝连接到变奏一,中间没有丝毫痕迹,如同小提琴演奏原版一般,这足以说明这个孩子对曲子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在这个简化过的钢琴版了。

    帕格尼尼第二十四首在小提琴演奏中有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做好每一部分的链接,从而让曲子本身在众多各式各异的变奏中组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通常孩子在演奏变奏曲中多注意不到这一点。

    这个孩子不但做到了,还处理得无比丝滑。

    但这并不是最让吴丽娟吃惊的地方。

    前四个变奏,每一个变奏她都听到了车琳灵巧的技术和恰到好处的节奏呈现,这点无需多说。

    键盘上那如同两只花蝴蝶的左右手,应答之间将音乐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但最让她吃惊的是从开始到现在,孩子指下的每一颗音符之间竟然都有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间隙。

    音乐真的是在流动,一种有形状,有方向的流动。

    这需要的已经不是触键上的控制,这需要一种触键的感觉,在抬落之间的毫秒间依靠感觉完成。

    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天才感知力。

    好苗子,绝对的好苗子。

    吴丽娟忍不住动起心思,她想比赛结束联系一下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她想把这个孩子带走。

    -

    流畅的琴声在车琳指下竟然分不清到底是时间在走还是音乐在走,整个音乐厅都被舞台中央的钢琴所牵引。

    音乐再次流入下一变奏,帕格尼尼像是跳起了旋转的舞蹈。

    leggiero,轻巧的第五变奏。

    灵动的跳音如在和声进行中来回穿梭,最上方的旋律声部清晰地漂浮在霍晓东头顶。

    霍晓东面色复杂,他时刻注意着车琳是不是要在下一组和声变化踩下踏板,很遗憾,又没有。

    他承认车琳今天弹的是不错,确实比上次蓝天杯决赛上弹得好,但想超过赵梦甜,只靠这些还远远不够。

    他心里说着,耳边第五变奏已渐渐跳跃着离他越来越远。

    「当—」

    这时一声漂浮的琴响像是又自然而然地将他的思绪拉回。

    只听一串犹如从地底生出的颤音,约隐约现在天际边,紧接着双三音型的旋律缓缓地出现,带着一种深切的无助,像是一只在春日广袤原野上空盘旋了许久的小鸟。

    第六变奏。

    小车每每弹起,心里就忍不住生出一种孤独感。

    聚光灯下,她目视前方,眼神游离,任由双手被钢琴牵引牵着,向着她未知的地方飞去。

    此时此刻,有音乐的音乐厅,竟给人一种寂静感。

    有声似无声,少女无声的心声。

    有人听到了,有人听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