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渠成半道

    205.渠成半道 (第2/3页)

天让他赶上了。

    孩子们此刻的歌声充分的说明他们理解了这首音乐,并将自身的情绪带入到了演唱之中。

    带着心声的歌演唱,怎能不动人。

    再看向李安,王老师的目光钦佩变成了钦佩敬仰。

    李安不止在排练,不止在讲音乐,还在引导孩子们通过聆听和歌唱树立一种有益的价值观。

    用音乐探索以美育人的实践路径,能够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要求,这本不就是当代音乐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吗。

    王老师陷入沉思,都说如今的老师在物欲纵流的社会中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职业。

    对这一点王老师深有同感,可在李安身上,他仿佛依然能看到属于这个职业的光辉色彩。

    同时他还想到了海市盲校的老师们,想到了这首歌曲的创作动机。

    你的爱是我的眼睛,这句歌词究竟唱出了多少令人感动的心声。

    无论是他,还是昨天的张老师,在讲述这首歌曲的时候都介绍了歌曲背景,但是他们只是让孩子在故事外围观。

    而李安关于这一切只字未提,只用几句话和琴声带着孩子们走进了这个故事。

    或许这就是体验式音乐教学的核心。

    听着耳边的歌声,望着李安看着孩子们的微笑目光,王老师轻轻地点了点头。

    今天是孩子们的一课,也是他的一课。

    感谢李老师。

    -

    在场除李安的三个成年人中,要数祁校长最为意外。

    因为他并不知道此前发生了什么。

    从王老师的信息得知李安已经开始排练之后,他特意等待了十分钟才过来,他不想排练刚开始就被自己打断。

    结果他闻着歌声而来,轻轻进门之后他看到了什么景象?

    所有孩子和老师都闭着眼睛,包括正在弹钢琴的李安也在闭着眼。

    他不清楚状况,但他听得懂音乐。

    于是也闭上眼睛,在黑暗中感受着耳边的歌声。

    他只觉得那一刻耳边歌声中的那种情绪就是他选择这首歌作为合唱曲目的初衷。

    他当时确实感动得抹了抹眼角。

    歌声结束,听到李安让大家睁开眼睛。

    他也睁开了。

    李安向他走来的感觉和坐在钢琴前的感觉不太一样,也没有和他客套,只有一个礼貌地点头微笑,接着便专注于接下来的排练工作。

    这一点非但没有让老祁觉得不悦,相反他觉得是因为自己站在这影响了孩子们的排练。

    接着他赶忙来到王老师身边坐下。

    然后就看到李安拿出一摞纸,给孩子们布置任务。

    作为一名曾经的语文老师,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稍微一联想,便明白了刚才发生了什么。

    想法不错,老祁从一名老师的角度给予李安认同。

    他们学校前段时间正在展开关于美育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工作讨论。

    老祁认为李安让孩子们写下一句话的方法很高明。

    点在于这种私密互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讨论交流。

    既让不善于举手发言的孩子也能参与到其中,也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

    而孩子们紧随其后的演唱更加说明了他们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提到的体验。

    老祁实在没有想到通过这种课堂模式的排练也能让孩子们得到如此提升。

    乐记中认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老祁从孩子们的歌声中想到乐记中的这段话,大意为所有音乐的源头,都来自内心的感动。

    好,真好。

    这位年轻的李安老师果然厉害,前两天来的宋老师和张老师只是围绕在如何让孩子们唱好,在技巧上帮孩子们完善。

    可这位李老师,抛开技巧层面,从理解歌曲本身出发,带孩子们感受音乐中的情感,然后引导孩子们将其表达出。

    就如他此时耳边的歌声,尽管依然存在各种瑕疵,但声入人心,格外动人。

    所以他说李安厉害。

    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难,难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见成效。

    -

    李安当然不确切此刻三人脑海里在想什么,不过多少他也能猜到一点。

    毕竟合唱成果现在就在三人耳边。

    用事实说话,他把合唱效果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这里有王老师的功劳,也有宋老师的功劳,也有张老师的功劳,也有方正的功劳,也有祁校长的功劳。

    校长选曲,王老师初步带领大家完成,宋老师帮大家稳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