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如果把钢琴交响化

    267.如果把钢琴交响化 (第2/3页)

级作曲家,Artillery又称他为音乐家,这足以让他略微地沾沾自喜一番。

    可同时迎面而来的压力也不是虚的,人家都称他音乐家了,他至少得交出一份及格的答案吧。

    幽:期待孩子们的表演

    八万一:你怎么知道是孩子们弹?

    幽:无语,算了,你加油吧。

    八万一:全力以赴。

    -

    如何全力以赴?

    李安打算先按照陈璇的建议,把几个孩子的声部想象成维瓦尔第手下的各种弦乐声部。

    得说用钢琴模仿各种乐器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早在浪漫主义时期,李斯特将钢琴交响化融入演奏当中。

    在当时,这种创新型的色彩运用绝对是天才般的创意。

    经过实践证明,钢琴这件乐器的的确确有各种强大的模仿能力。

    可是,演奏者是李斯特。

    大量被用作色彩交响化的作品也是出自李斯特之手。

    现在李安所面临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问题其实不算大问题,作品本身。

    固然李斯特那些复杂的作品需要极高的演奏水平才能将其充斥在各个音区的复杂织体以交响化演奏出。

    但那些作品只能用两只手来完成。

    经过Artillery改编的维瓦尔第,同样是层次丰富的复杂作品。

    可不同的是,这首维瓦尔第是由十四只手演奏。

    所以由作品本身带来的效果,七个人只要坐在一起合出来就ok。

    哪怕效果差点,也能体现出交响效果。

    几个孩子只用各负其责。

    这也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每个孩子能够以什么样的标准演奏出各个声部,这直接关系到最后的完成度。

    也就是他如何让每个孩子手里的乐器散发出弦乐的色泽,这绝对是一个挑战。

    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李斯特提出钢琴交响化是有一个大前提在的,即,对钢琴技术的延展。

    几个孩子根本连传统钢琴技艺都没有完全掌握,谈何交响化。

    但他还是想试一试,就试一下,不为别的,就为Artillery。

    怎么试,就拿今天下午上课的三个孩子做个实验。

    今天下午上课的三个孩子是小车,小刘,还有季洋。

    如果这三个孩子接受起来都吃力,那他就直接放弃,回到自己追求整齐划一的老路。

    如果这三个孩子接受起来都吃力,那他就直接放弃,回到自己追求整齐划一的老路。

    两点一刻,客厅的门声再次传来。

    “我去开门。”小车抢在了刘丰瑞前面。

    随着季洋的到来,今天下午的主角都到齐了。

    三人各自拿着自己的声部谱,一字排开靠坐在墙根下。

    李安陈沉思片刻,以声部分配作为切入点,进行了长达二十分钟的讲述。

    小刘第一个提问:“老师,那我的声部应该就是第一中提琴的声部。”

    李安:“对,你的职责是负责中声部的音乐输出,承担部分伴奏部分,为旋律声部进行音区调和。”

    小刘不知道中提琴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老师,中提琴的感觉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李安把准备好的海顿弦乐四重奏中的中提琴片段播放,师生四人一边听他一边讲,“中提琴的音色厚实丰满,具有其他弦乐不可取代的色彩表现力。”

    小刘点点头,重新低头看向手里的乐谱,心里想象着该用怎样一种感觉去弹。

    这时,“老师,那我就是第二小提琴声部。”季洋开口。

    李安:“对,季洋你的人物是最重的,你的声部就是这个重奏团的指挥,你承担主要的旋律输出,你必须带领音乐往前走。”

    “整个音乐的激情与活力需要你来为其注入,想象一下小提琴高昂明亮的音色感觉,你要像在刀尖上跳舞一样从容。”

    小季一听这话压力更大了,顿时嘴角轻轻抿了一下,她担心她做不好一个首席声部的领导工作。

    李安看到了季洋的神情变化,宽慰道:“不要有压力,我负责的第二小提声部是与你相呼应的,旋律的厚度我会帮你垫衬。”

    季洋点点头,“老师我知道了。”

    最后李安看向小车。

    小车心里有点想法,但不知道对不对。

    “说说吧,车神。”李安学着马可的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