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旅途记事三十四:“音乐在心中”

    348.旅途记事三十四:“音乐在心中” (第2/3页)

研究这三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从1735年的爱森纳赫回到十三世纪的欧洲音乐。”

    小车:!

    这一段她出发前正在看!

    “十三世纪以来,意大利一直是欧洲宗教中心与文化中心。”

    “在自由的学术氛围中,文艺复兴让西方音乐迅速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声乐的圣咏、康塔塔、歌剧。”

    “器乐的序曲、协奏曲,尤其是小提琴协奏曲,都是欧洲最发达的。”

    “到了巴洛克时期,注意,意大利音乐有两个突出的成就,其一是歌剧诞生并迅速繁荣发展。”

    “其二是以小提琴为代表的弦乐成为地位最高的乐器,小提琴在当时发展到高峰,几乎每一位意大利作曲家都在为小提琴写协奏曲。”

    “其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大家知道是谁吗?”

    王小虎:“维瓦尔第。”

    所有人看向王小虎,王小虎一点也不虚,老师给他们讲过好几次了。

    “没错,维瓦尔第。”

    “随着意大利的音乐风格弥漫欧洲各地,维瓦尔第成为当时真正的大明星。”

    “成为欧洲各地音乐家争先模仿的对象。”

    “有一天,巴赫就在他的庄园门口,从游吟诗人那里聆听到了一段非常动人的音乐。”

    “那音乐精致、严谨、富于歌唱。”

    “巴赫为这种风格深深陶醉。”

    “任何伟大的作曲家都并非生来就具备无限的创造力,莫扎特也曾陷入过写不出旋律的困境。”

    “巴赫也不行。”

    “但是他深爱维瓦尔第的音乐风格,于是他干了这么一件事。”

    X老板耳朵一动,看向第三排,笑问:“你刚才说什么?”

    孟囿希:“抄作业。”

    现场顿时笑声一片。

    X老板也是哈哈一笑:“你这个比喻其实还挺恰当。”

    众孩:“?!”

    小北:“不是吧”

    X老板:“巴赫当时也是有工作的,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样,他也要上班,他的职业是宫廷乐师,每周他都要交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交不出来他的领导要扣他绩效的。”

    哈哈哈哈——

    孩子们虽然不太懂什么是绩效,但是他们又大概理解为会扣工资,再一想到扣工资这三个字,大家仿佛一下就觉得巴赫老爷爷离他们好近。

    “你们想想,咱们今天下午刚说过,巴赫家族有多少人。”

    “一百多人!”“一百人!”“很多人!”

    孩子们各种回答。

    “对吧,都得靠巴赫养着。”

    “所以为了提高作品产量和质量,他就开始模仿维瓦尔第。”

    “他不是吓模仿,他是按照维瓦尔第协奏曲标准的快慢快三个乐章的曲式模仿。”

    “最后写着写着,他觉得自己不用再模仿了,直接就创作了一首意大利协奏曲,当时他给这首作品的标识是——意大利的趣味协奏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