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凡事预则立,处暑之约

    3.凡事预则立,处暑之约 (第2/3页)

编一个。

    编不出来就得滚蛋!

    所以最后每个人还是在计划的后面写下来一所或几所学校的名字。

    有人写了某师范,有人写了某大学音乐系,有人写了某艺术学院,一本二本提前批都有。

    写完之后大家不约而同地都看向了钢琴前。

    这种近距离观摩老师练琴的机会对他们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学习吗?

    有人甚至都认为老师是在教他们怎么练琴。

    可事实上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李安压根就考虑到这个层面,他是一点也不在意身后这群艺考生的反应。

    练琴就是练琴,要专注。

    别说,来年了这么一会,李安也觉得自己有了个不小的提升。

    抽象点说他认为自己突破了之前的瓶颈,直白点说他已经有能力可以重新开始尝试勃二。

    满满的全是感觉,他认为这得益于这趟燕京之行。

    “噹!”

    随着一组和弦落下,李安再没有接着演奏下去,琴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收手起身,他拿起钢琴上的水杯喝了一口。

    在所有艺考生的注视下,他看了眼时间,练了55分钟,他时间掐得不错。

    转过身见几个孩子都看着他,“写完的夹起来,就夹到你们的课堂记录里的第一页。”

    众人照做,然后又看向他。

    “听听月考内容,谁想弹就上来。”说完李安又坐回办公桌。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赵伟达第一个起身坐到了钢琴前。

    轻吐一口,抬手开始了演奏。

    -

    一下午的时间转眼过去,这绝对是每个人上过的最长一课,从一点半开始到六点半,楼道里的致爱丽丝已经响起了两次。

    但是没有人感到饿,整个过程大家全程高度集中注意力,就像老师经常和他们强调的那样,没有哪一个问题是孤立存在的。

    比如老师说道高睿锦的掌关节支撑问题,让赵伟达很直接地联想到自己右手四五指无力的问题。

    整个一下午每个人都从别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有趣的是他们发现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听,他们看到的问题全貌更加清晰。

    当然,这也少不了李安有意无意地提醒。

    给一个孩子讲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同时也有着另外一个孩子的问题案例。

    “今天就到这儿,27号上午十点,还是今天这个上课顺序。”

    “杨双羽你留下,其他人赶紧去吃饭吧。”

    李安留下杨双羽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问问李铮和杨慧的情况,另外再稍加安抚一下。

    要说今天总体表现最好的,还是杨双羽。

    “李铮昨天中午也没吃饭?”

    “嗯,他这几天去练管之前都带着吃的,让我们不用管他。”

    “他状态怎么样?”

    “挺好的老师,您不用担心,他说他发现每次练到后半段就很有感觉,停不下来,所以他不想断。”

    “行,那你们以后中午吃饭就不用管他了,回家见杨慧了吗?”

    “见了,我俩还一起吃了顿饭,聊了挺多,感觉她挺焦虑的。”

    “我知道,我那天给她上课的时候也和她聊了一会,以后有空你多问问她,让她少想多练,你们是同龄人,之前也一直是同学,有时候你们交流更直接,杨慧进步挺大,再努努力可以拼个好点的音乐系,懂我意思。”

    “懂,老师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和她说。”

    “你自己也是,少想多练,一点松懈都不行,你的目标在哪你心里知道。”

    “老师我最近确实有点浮躁,我自己也在调整。”

    “之前你没有对手,现在高深来了,你俩就飙着练,那些有的没的就不要去想了,有些问题等你迈进大学门槛再说,来得及。”

    “嗯,谢谢老师。”

    “谢我什么,谢我骂了你一顿。”

    “嘿嘿,您那是爱。”

    李安乐:“赶紧滚蛋去吃饭吧。”

    -

    杨双羽走后,李安赶忙把几个艺考生写的练琴计划书一一抽出来,从赵伟达的看了起来。

    大堂休息角这边,赵伟达一见杨双羽从802出来,就连忙挥手。

    几人替杨双羽拿了饭,杨双羽知道,只是他没想到今天高深也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饭。

    不过也能理解,今天众人算是一起渡了个大劫。

    也算是患难与共了

    “老师又说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