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古有孙十万,今有孟国主

    第二十四章 古有孙十万,今有孟国主 (第1/3页)

    这打仗不是简单的数字,更不是玩游戏。

    军队粮草齐备就万事大吉。

    用兵动武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政治。

    考验的是整个国家机构的运转。

    而这个国家机构的运转靠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孟昶说的简单,增兵那是一句话的事情。

    可是兵从哪里来?

    军粮从哪里来?

    军饷又从哪里来?

    同时还有派谁往?谁愿意往?

    后勤谁负责?粮草谁押送?

    这一切都是问题。

    而能够合理调配这一切的人,远比前线打仗更加重要。

    这也是为何萧何才是大汉第一功臣的原因。

    同时也是为何刘备敢在新得蜀地,内部还不稳固,乱七八糟的党派联盟互扯后腿的恶劣环境下,他敢抛下一切亲征汉中与曹操叫板的底气所在。

    因为他背后的那个男人叫诸葛亮。

    后蜀缺少的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后蜀现今的宰相叫李昊,此人文笔极佳,但除了文笔一无是处,可就因这一所长,担任蜀相十数年,深受孟昶器重。

    他常年把持财政大权,每年收入财物数以万计,生活尤为奢侈。家中蓄养的妓妾多达数百人,人人穿丝绸,将之视为常服。

    他曾读《晋书》,读到石王斗富一事,对王恺、石崇非常鄙弃,嘲讽道:“穷俭乞儿以此为富,可笑可笑。”

    两个历史上出名的富豪,在他心底便如乞儿一样。

    但凡需要动钱,先收宰相税,然后再分发下去。

    国君奢靡,首相巨贪,下面的官员一层层,一环环的剥削,到了兵士手里,还剩几何?

    蜀国大范围增兵支援白水关、阳平关。

    朝廷调拨的军饷,还未送到军前,就少了三分之二。

    蜀国号称天府之国,极少受灾,成都平原、汉中平原连年丰收,在粮食上本是不用犯愁的。

    可为了维持蜀国君臣的奢靡生活,他们颁布了各种各样的抵税方式。

    种牡丹花能够抵税,砍梧桐木、楠木可以抵税,蜀锦、毛皮也可以抵税,而粮食因为最平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