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发酵

    第二十八章 发酵 (第1/3页)

    延和殿。

    罗幼度对案几上的奏章加了批注:孔子非一人之孔子,祭祀孔子之供奉官,以后当由朝廷安排,有德之士担任。

    朱笔御批。

    他将奏章一合,孔家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至于接下来的安排,朝廷自会有人去善后结尾。

    过程怎么样不重要,他这个皇帝只要知道一个结果就好。

    他不想学郭荣事必躬亲,

    此次事件最大的收获是将孔家千年承传的书楼收归朝廷以及收回了孔家祭祀的权力。

    这是绝了孔家再度崛起的关键。

    古代不比现代,对于知识的保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甚至于粘贴复制,简单直接。

    古代的条件,要保存孤本典籍,是需要花费大价钱大精力的,一般人承受不了。

    也只有世家大族有本事,有能力将书籍收藏保存。也是如此,文化的传播掌控在他们手上,解释权亦是如此。

    孔家没有了书楼,几代下去,在知识获取上与常人一般无二,再难服众了。

    祭祀权也是相同的道理,孔家人举办祭祀大典,所有读书人都聚在孔家旗下祭祀孔子。

    孔家自然而然的名利双收。

    现在失去了这两样东西,孔家就失去了底蕴,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孔子后裔这层身份。

    所以罗幼度特地将孔家人打散,让他们遍布各处,行教化善举。

    家族这玩意说白了就是利益共同体,利益相同,大家荣辱与共,自然就是一条心。

    一旦散开,各自有了发展,想要重新聚在一起就不容易了。

    到时候四面八方孔家后人都有了自己的根茎枝叶,一抓一大把,也就不值钱了。

    真要再立一个孔家家主,估计四面八方的孔家人,自己都会将猪脑子打出来。

    伸了一个懒腰,想着当前的局势,罗幼度心情愉悦,自语道:“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他说的子弹是横渠四句。

    这四句话的威力远没有发酵起来。

    等这四句传遍天下的时候,罗幼度便打算入手,第一套改革。

    教育。

    作为后世人,罗幼度深知教育才是强国的第一要素。

    提高识字率,增长民智,有助于提升各行各业的进步。

    “怎么操作才符合国情?”

    罗幼度独自思考着:

    不能将步子迈得过大,容易扯着蛋。

    全面推广太伤经济,不符合情况。

    可以先从孩子入手。

    抓孩子的教育,一步一步地来。

    还得吸取宋明朝的教训,不能一味的重视文教,忽略了武事。

    这天下要文人来治理不假,可打天下,守天下还得是武人。

    罗幼度躺在榻上,这一想思绪就如泉涌一样,停不下来。

    他霍然起身,拿出纸笔书写自己的规划。

    起笔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至于美、劳那是未来的事情,时代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就不追求什么美劳了。

    不过品德还是必须的,得放到首位。

    不然费尽心思培育了一群造反作乱的二五仔,找谁哭去?

    除了文教,还得重视体育,不能读书读傻了。

    本末倒置。

    弄一个运动出来,让孩子在玩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