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惊吓 神器

    第一百六十二章 惊吓 神器 (第1/3页)

    汴京士人、武夫、百姓所表现的疯狂,让耶律敌烈大受震撼,回望身旁的耶律海思、萧达干、萧术鲁列、萧挞凛等人,也是人人脸色紧绷。

    眼前的这一幕是他们所处的世界观,是难以理解的。

    只要朝廷能够解决百姓的温饱,于封建时代这一块,他所能衍生的力量是相当可怕的,这就是华夏王朝的底蕴。

    即便进了皇城,耶律敌烈依然能够听到身后的呼喊。

    随着礼部的指引,耶律敌烈一众人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中原天子。

    看着阶梯上的罗幼度,耶律敌烈暗叹他年少的同时,心甘情愿地跪伏于地,叩首礼拜。

    若说决定南投的那一瞬间,耶律敌烈还有些犹豫不舍,此番进京的见闻,令之打消了一切顾虑。

    从各方各面耶律敌烈都能够感受到中原的强大。

    不只是力量,还有文化、制度、民生、科技……

    他是彻底服了。

    “臣耶律敌烈拜见皇帝陛下,愿陛下圣体恭安,万寿无疆!”

    罗幼度看着臣服的耶律敌烈,大手一挥,长袖一甩道:“免礼,平身。在我中原不兴拜礼,大将军与诸位入我中原,便是自己人,无须这般客套。”

    他并没有让耶律敌烈遵守中原礼节,而是直言自己人。

    虽是同一个意思,但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耶律敌烈也是心头火热,舔了那么久,终于见到真人了,还说是自己人,高呼道:“谢陛下!”

    耶律敌烈拜谢过后,双手陈上了《纳地表》。

    耶律敌烈并不擅写文章,这封《纳地表》是马得臣亲笔写的。

    马得臣在历史上是契丹的着名学者,好学博古,以正直着称,深得辽景宗耶律贤与萧绰的信任,累迁政事舍人、翰林学士,常预朝议,写下万言书《唐三纪行事》劝戒辽圣宗,为契丹的文教立下汗马功劳。

    随着罗幼度的出现,马得臣并没有在契丹出仕,反而因契丹分裂,给困在了云九州。

    最终因种种原因,马得臣入汴京科考,高中进士。

    马得臣不愿往云九州为官,有心留在中原。

    是罗幼度与之深谈过后,马得臣方才返回了云九州。

    《纳地表》写得很是精彩,其中还强调了云九州的合法性,踩了石敬瑭几脚,也维护了耶律敌烈的颜面。

    罗幼度心情大好,云九州的归附,意味着罗虞朝廷在漠南有了数百里的战略纵深,大同云中、雁门关与燕山防线连成了一块。

    进可攻,退可守。

    就拿现在的局势来说,东契丹现在战略重心向东偏移,势力范围大概是日后的东三省。

    这般一来,他们的进攻方向便被卡死在了渝关、居庸关一线。

    同时云九州的兵马,还能横穿漠南草原,袭扰东契丹的侧翼,甚至是大后方。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从中京大定府避开渝关、居庸关,直接攻打云九州。

    这样更简单了,燕山防线的兵士从密云古北口北上,直接就能切断东契丹与大定府的往来。

    漠北契丹跟崛起的蒙古也是一样。

    有了云九州的存在,他们无法直接威胁山西雁门关。

    在攻打云九州的时候,他们将会面临雁门关与燕山防线两路兵马的威胁,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

    这也是为何当初耶律德光要燕云十六州的原因所在。

    燕云十六州这块防线是华夏儿郎用无数生命经验造就的一条抵御游牧民族的战略要地。

    对于耶律敌烈的赏赐,罗幼度也毫不吝啬,授予了他营国公的爵位,同时还加封他为武宁军节度使,右骁卫大将军,白金、绢帛、食邑自然少不了,不过理所当然地加上了一句留京师奉朝请。

    耶律敌烈脸上并无不满,而是暗暗叹息,最终还是留在了汴京。

    罗幼度并非容不下耶律敌烈,但不会为了他特别破例。

    献云九州是大功,怎么赏赐,他说的算。而不是耶律敌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至于一同跟随耶律敌烈前来的耶律海思、萧达干、萧术鲁列、萧挞凛等人也是各有封赏。

    相比耶律敌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