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逃难

    第一章 逃难 (第2/3页)

    首先秦母两年前已经病逝,其次这几年元气大伤的秦家遣退了不少仆人护院。

    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秦家途中才遭了大难。

    他们在路上遭遇了难民群,被人抢了。

    人的记忆力比金鱼儿可强多了,齐鲁的百姓已经被鞑子蹂躏过了,很多人听闻清兵复来的消息后就纷纷举家难逃。

    然后从逃难的人群演变成难民,再从难民演变为流民。

    即使再厚的家底在这种局面下也撑不了几天,电影1942了解一下。

    何况这都崇祯十五年了,大明朝的百姓又有几家几户有家底的呢?

    秦父利溜的打包南逃,路上遇到了流民抢掠,靠着舍车保帅,秦家上下逃过了一劫,然秦父受了惊吓,兼之财货损失极大,人是又气又悲,等赶到滕县时就要不行了,秦朗深受打击,人竟也一病不起。

    更雪上加霜的是,秦家的下人看到秦父没了,秦朗又不是个撑得起家的主儿,就纷纷学起了二师兄,要分了仅剩的财货细软各奔东西。

    错不是还有几个忠仆维护,这明末时的秦朗怕是等不到21世纪的秦朗穿过来,就一命呜呼了。

    秦朗闭上眼睛,用心消化起脑子里的记忆,特别是身边的几个人。

    管家秦德,自小是秦父身边的小厮,秦家的家生子;其妻张氏,秦母的贴身丫鬟出身,所以夫妻俩对秦家秦朗忠心耿耿。

    二人育了一儿一女,儿子秦安与秦朗同岁,现如今都是十六,是秦朗的书童跟班,女儿秦露今年十四岁,是秦朗身边的丫鬟。

    护院家丁李家祖父孙三人,李猛、李轩,及李轩九岁大的儿子李焕。

    李猛李轩都是辽人,更准确的说是辽兵。

    崇祯四年,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等起兵叛乱,是为吴桥兵变。但也不是说所有浮海跑来齐鲁的辽兵就全都参与了叛乱。李家父子就没有,而是一路逃到了济南,李轩在途中染病,到济南时已经病的奄奄一息了,幸得秦朗死去的祖父伸出援手,这才转危为安。而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至此李家父子就成了秦家的护院,至今十年有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