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非投金陵而投秦驸马

    第二百四十六章 非投金陵而投秦驸马 (第2/3页)

这些天里都已经想过十回还多,是盘算了又盘算,所以他很冷静。

    迅速做出了最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

    岸上的尼堪等人全脸色很难堪。

    张应祥这一败,他们这次攻取金陵生擒崇祯的期望是彻底泡汤了。

    “唉……”

    尼堪叹了一声气。

    虽然本来他们就清楚这次攻势有点准备不足,更多是趁着左军投降的势头,对金陵发起攻势,水面力量真的太差了,可当失败来临的时候,心里还是不爽的很。

    当然,他们这几人脸上全无担惊害怕之色,张应祥败了是张应祥败了,与他们八旗大兵何干?可不会觉得张应祥的惨败会威胁到他们自身的安危。

    事实似乎也真的是如此。

    作为清军主帅,阿济格早就制定了多个战略计划,其中就有一个水师大败后的筹谋。

    水路没法走了,那我就走陆路么。

    阿济格并不觉得张应祥大败了,清军陆军就也败了,“当年我八旗天兵数次入关南略,无一不是横行千里满载而归,彼时可行,今时亦可行。”

    所以,他觉得哪怕大军过不了湖口,那也可以沿着鄱阳湖南下,兜一圈子不一样回到九江啦?

    有多铎领着几万人马坐镇武昌,阿济格放心的很,一点都不觉得明军靠着江上的优势能做多大的祸事来。

    尼堪、孔有德、尚可喜等明军高层都知道阿济格的计划,也都认为阿济格的思量没错。

    我水上过不了湖口,我还可以绕着鄱阳湖跑一圈,反正鞑清已经拿下了半个湖广,赣西之地早晚要入手的。

    拿不下金陵,那就去把洪都拿下来!

    当即三山矶下的清军就停止了攻势,依靠着李国英此前修筑的营寨布置起了防御,然后一些清军引着大量的民壮拖着粮食物资火炮等,返回江宁镇。

    稍后秦朗也收到了水战大胜的消息,立刻就整顿兵马向前开去。

    郑鸿逵所部也即刻扬帆起航。

    谷穵

    等到金陵的崇祯君臣得知江上捷报时,秦朗的先头部队都已经出发了。

    “按驸马的言语,我大明水师江上一旦得胜,则此战就已胜券在握。接下来就是沿江于鞑兵的千里追杀……”

    崇祯帝心中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但面上却始终很冷肃。

    这是多光彩的事情吗?

    靠着女婿,靠着外藩才渡过了这次亡国之危?

    于一个皇帝言,这是再大不过的耻辱了。

    范景文、方岳贡等彼此相互看着,都有点拿捏不定崇祯帝是什么意思。

    “驸马知兵善用,扶保国祚,实我大明之福。”

    崇祯嘴角翘了翘,他可不觉得自己那个好女婿是大明之福,真正的大明之福是南都京营,只有京营能打仗,他才能真的安心。

    所以下一步继续增强南都京营就是一必须,然后就是兵部一干官儿们在此战中的恶劣表现实在叫崇祯帝有些无法忍受。

    史可法先不说,就来说一说火箭。

    明明秦朗在徐州使出火箭之初,这制作方式就已经被转交给了兵部。可清军都率先把火箭用到战场上了,大明的火箭还在火药局仓库里躺着呢。紧急火燎的送到前线,也质量低劣的很,黄蜚连用都懒得用。

    那可是军国重器,兵部就搞成这个样子?

    还有就是在铜陵大败后,清军水陆齐发,直至金陵。

    这个期间兵部又干什么了?

    他们一没能从外头抽调兵马回援金陵,凤阳也就罢了,淮扬的路振飞手下可是有不少的人马,只要钱粮供应上了,那未尝不可以拉出来一战,兵部是什么都没有做。

    二没有组织起青壮守城,甚至连金陵的防御策略,他们都没能拿出一个确切的。就更别说守城所需的各类物资了。

    这什么意思啊?

    是不打算守城了吗?

    还是觉得他崇祯既然在燕京逃了一次,就还会在金陵逃第二次?

    崇祯帝现在就觉得是时候给马士英换个位置了。

    老马在这场战事中虽然没什么表现,但比起大大失分的史可法来,可就强的太多了。

    最后就还是秦朗。

    这个好女婿一举拉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