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孱弱

    第二百九十三章 孱弱 (第2/3页)

被提上了日程。

    李国英统兵五千,配合着任七带来的整编第二团近四千人,汇合滋阳王英东所部一万三千人,合攻宁阳。

    两万两千兵力,去攻杀一万多些的清军,两路齐军尽都士气高昂。

    齐军称号伴随着秦朗得封齐国公,那早早就已经出现在金陵朝廷诸公的口中了。但秦朗在面上打的依旧是明字旗号,最多是秦字大旗比明字旗帜更多更大一些。

    然而明字旗号对于滋阳守军来说,实在是太尴尬,索性他们就把‘明’换成了‘齐’!

    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这是元末红巾军的战歌,万万千千活不下去的汉儿,就是唱着这首歌,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三路北伐。闻之,使人血脉喷张!

    秦朗觉得这首歌比戚继光的格局更大,且事实证明将士们对比凯歌也更喜欢唱红巾军。其受欢迎程度与他上辈子网上得来的那首所谓的《大汉军歌》不相上下。

    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阮大钺对后者最是瞧不上眼,认为简直是侮辱了两汉诗赋。然而秦朗觉得很好啊,将士们也觉得很好啊。

    阮大钺自己捣腾出的那首军歌,叫秦朗怎么听都有种我大清《巩金瓯》的感觉,是嗤之以鼻。

    朱以海军之前就受秦朗方面派出的教官教习的影响,几首军歌是人人都会唱,然后第一选择也依旧是红巾军战歌。

    这种起自底层的歌曲,抒发的乃是万千百姓们的心声,可比文人墨客的文采更通达心意。

    朗朗上口之余,一股子荡平鞑虏扫清天下的壮志豪情激荡心怀。

    如是从滋阳城出发的万余大军,唱着战歌,斗志昂扬的向着宁阳城开去。丝毫看不出他们有半点半分的怯意。

    勒克德浑一直来都提着一颗心的,在得知滋阳兵变的消息后,更是知道自己在宁阳的日子不多了。得知滋阳的明军有出动后,根本就不等济宁方面的消息传来,就立刻带引大军做好了撤离宁阳的准备。

    勒克德浑这段日子想方设法的与阿巴泰取得联系,但彼此间也只通了一次书信。

    勒克德浑向阿巴泰请示,后者给出的答复是保存满蒙实力为上,必要时候可放弃绿旗。只要在走人的时候把柏永馥给带上,影响就不大。

    毕竟绿旗兵是绿旗兵,柏永馥是柏永馥。

    带着绿旗兵给鞑清国效力的是柏永馥们,柏永馥活了,那些个‘柏永馥’们就不会离心。

    这就足够了。

    而至于战略指导,阿巴泰是屁话没说。

    济宁一败后他已经难在运河沿线再站稳脚跟,勒克德浑立马带兵突围赶来与他汇合没什么实际意义。同样泰安州西南方全是崇山峻岭,勒克德浑也不可能穿过那些高山峻岭进入泰安,再从泰安去济南,所以就叫勒克德浑见机行事了。

    后者拥有了充分的主导权!

    然后勒克德浑就始终在宁阳按兵不动,作为秦朗大军主力背后的存在,他部于宁阳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秦朗大军的一个牵制。

    否则秦朗何至于在济宁一代留下了上万军兵?即使内中大部分都是预备兵,及暂编第一团(沧浪渊人马)这样的外系力量。

    “朱以海兵不过寻常耳,然秦朗之兵却能战敢战,亦武备精良,休看近只三千军,无有三五倍于其之军力,根本就战他们不下。”

    勒克德浑看着被渐渐抛在身后的宁阳城,面色倒很是平静。

    他接受了秦朗军兵比八旗军兵战力更强的这一事实,那对于放弃宁阳便就不感觉有什么耻辱了。

    勒克德浑引着兵马直往戴村坝赶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