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淮西兵败

    第三百零四章 淮西兵败 (第2/3页)

儿都渗透的不轻,别看许定国这总兵都当了有些年头了,却从来不敢说自己能完全掌控的了归德城。

    所以粮草这东西放在归德还不如睢州老家安稳呢。

    也就是睢州的粮库设置简陋,根本没有临清、清江浦那些超级大粮仓的砖石库房,后者的储粮库房青砖厚墙的,大火烧起来了都也难牵连到其他库房里的粮食囤。

    睢州这儿的就简陋很多了。不少的粮囤都是露天摆放的,下雨了就用油布遮一遮。粮食湿了那就送去归德呗,反正不会浪费。

    而这的库房也是简陋的土坯房,砖房都极少,更多就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地儿罢了。

    所以悄悄爬进来的几个人的任务就轻松很多。他们只需要顺着风向,把几个早就准备好的小罐子放到粮囤处,等会儿大火燃起,熊熊火焰被风势这么一吹,立马就能席卷整片粮仓。

    小罐子里都是硫磺硝粉碳末,纵火效果极佳,然后还有一截点燃的香烛,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定时纵火器。

    青年他们这伙人的任务,就是在短时间里,尽可能的把小罐子放到一些粮囤里头,放到一些粮丁的房屋里,放到一些要害的地方。

    但这可不是单纯的潜入进去后就能完成的。这绝不是单纯的军情处下属人员就能做成的事情,必须要有熟悉内情之人引导,也必须要有内应接应。

    而青年就是一接头人。

    粮库这里有他发展的心腹。

    “见过大使。”

    一个中年人的身影出现在青年跟前,年轻人官面上的身份是归德府的税课司大使,这个职务在朱明时期根本就不入流,可眼下的鞑清对之却甚是重视,直接提拔到了正八品。

    原因很简单,鞑子也缺钱用啊。

    各地的税课司大使自然地位就重要了起来。

    “老李,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中年人脸上露出一丝笑,他跟鞑子倒是没有很直接的血海深仇,然而他跟许定国之间可就不共戴天了。

    中年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很可能一辈子都难再有报复许定国的机会。

    所以他万分珍惜眼前的好时机。

    一把火烧掉归德几万石的粮食,这可不但影响想到了归德清军的口粮,甚至还能影响到宿州清军的口粮。

    在淮西战场上,清军很明显的分成了宿州和寿州两部分。

    寿州清军的粮草可以通过沙颍河从陈州送到,而宿州清军的粮草物资就只能走归德,通过睢水送到了。

    几万石粮食被烧,这不能给清军造成多大的麻烦,但总归是一记创伤。

    敌后工作,除了必要的情报收集外,如眼下这种'小打小闹',可不就已经是情报人员的极限了么?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再过个三百年,那也是这样。

    真正决定双方大势的,从来都是战场上的直接交锋,敌后情报战再出色,也只是一个辅助。

    就比如说眼下的淮西战局,睢州这儿的一点小变动,根本就对前线清强明弱的态势作用不大。

    怀远西南方向的荆山大营该破还是要破。

    荆山,凤阳城外怀远县的荆山,这不是襄阳的那座荆山。

    与涂山一左一右,仿佛一道大门一样把住了怀远县的正南方向,又因为寿州就在怀远的西南,所以荆山的战略地位远比涂山重要。

    但是近来淮西战场上多出了阿济格带领的汉八旗新军(三百零一章已做更改),孔廷训和沈永忠,这俩新鲜出炉的鞑清恭顺王和续顺公根本不敢跟阿济格咋呼,非常的听指挥。

    几千人马别看数量不多,一刀子捅在要害地方了那还是很疼很痛的。

    所以荆山就完了。

    田雄狼狈逃回凤阳,总兵翁之琪力战而死,余军或死或降或逃,明军损失不下五千战兵。、

    不过还好营内军兵大败的时候,还有人急的在辎重处放一把火,将两万石粮草和大批的药粉一把火少了个精光,放了个超级大烟花。

    没有让清军缴获之。

    荆山明军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怀远,坐镇于此的大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