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秦安把自己的老子绕过去了

    第三百二十一章 秦安把自己的老子绕过去了 (第2/3页)

    几个穿着短裤短衫的小屁孩兴奋的拎着小篓子,兼板车后吊在地上的麦穗,能不上学,对于绝大部分的小孩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情。

    老黄牛在浮山绝对是个宝,但平常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是因为指望着它在关键时刻出力气呢。

    耕种和收获就是两个节点。

    拉麦子,老百姓宁愿自己出力气都不会让老黄牛出力,但是拉着石碾子打麦场,那就真的只能靠老黄牛了。

    碾麦、扬麦,金黄的小麦被装进斗器里,一斗一斗的倒入麻布袋里。

    这些麦子稍后还要好好的晾晒,但现在整个浮山整个登来都需要计算各地的小麦亩产量,必须绝对的惊喜准确。

    粮税必须要有一个准确的数字,而不是泛泛的五五开六四开七三开。

    你知道人家一亩地具体是三百斤还是二百八十斤呐?

    何况水田和旱田,肥田和瘦田那都是有不同的。

    历朝历代都会对田亩分等级,秦朗当然也不会干一刀切的破事。这就需要一个详尽的数字来计算计算,得出一个平均数,然后再得出一个确切的精准数字。

    一袋袋小麦堆放在边上,只等着忙完了这一阵儿,就赶着好天气晾晒。这麦子里的水分都晒干了小麦才能储存的更长。

    农忙这几天没有人会不舍得给家里人吃喝的,再穷的人家也会吃几天干饭,何况浮山这儿的老百姓也不穷,至少没谁饿肚子。

    家家户户都是白面馒头油饼子,配上肉菜,油水就没一个缺的。

    比起三两年前朝不保夕的日子,这就是天堂!

    秦朗在浮山吃到了今年的新麦。

    晒场上是被晒干了水分的麦粒,第一时间就被送去了磨坊。

    浮山这地方靠着河建起了一连串的磨坊,从最早的水力磨坊到现在的风车磨坊,也是一进步。

    风车带动磨坊里的碾石从小麦上碾压过,筛出麦麸,洁白细腻的麦粉被装进袋子里,那第一时间就蒸出白馒头送到了秦朗跟前。

    秦朗没故作姿态的去拎着镰刀搞抢收,他倒是更关心镰刀的质量。

    郁洲山岛的产品以事实证明了自己超人一等的品质,比起铁匠铺打制的镰刀耐用多了。

    秦朗在这儿也办了一次茶话会,整个登来的军政要员纷纷到期,然后感受着一股股尊崇敬爱之意,这滋味儿就是比那扑面而来的深深恶意受用多了。

    之后又往胶州港走了一圈,登州都没去,数艘大船在胶州湾扬帆起航,人就回郁洲山岛了。

    ……

    黄昏时分,刮了一日的海风小了些,天上微微泛着些黄晕的云彩裹着一轮发红的日头,渐渐地沉了下去。

    暮色四合,彤云向晚,广阔的天幕上闪出了几点星光。

    秦露带人出了国公府,门外早就后者一辆备好的驴车,一路不张扬不显眼的回到了自己家。

    身边的婢女打起轿帘子,秦露觉得一股子热气是扑面而来,驴车里早俩个时辰就放置了冰盆,温度比外头可好不少。

    秦露下意识的用手绢擦了一把汗,这才抬脚下了驴车。

    随手递给婢女一个小银锞子,说道:“大热天儿的,一接一送的不容易。这些个钱你们拿着吃些酒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