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多尔衮的应对

    第三百五十三章 多尔衮的应对 (第2/3页)

从十万规模扩充到五十万一百万的时候,系统的银子还能支撑的起吗?

    金陵也是一样。在他老丈人的手里,两淮盐政就能生出一百多万两银子,金陵的新建京营现在数量也快要到顶了,接下来崇祯想要继续扩张新军,可就不容易了。

    如何的去突破限制,秦朗已经走出一条路来了,但金陵那边则够呛!

    老张老李的财政则也不用提,无论是实际收益,还是麾下人才的数量,他们都是最下等的。

    明清秦,这三家谁都能吊打他俩。

    也所以,这两家都是内部麻烦不断,对外疲而无力。

    至于郑芝龙则也不需要多说了,人家现在还是大明忠臣呢,他是这些人里头野望最小的一个。

    所以关注点还在于鞑清,后者一样久久被粮饷财政问题所困扰。

    并且压力之大远远比现在的秦朗和金陵更重。

    秦朗财政压力大,但他能负担的起来,金陵也是如此。鞑清却不一样了。

    进关之后的他们,招降纳叛,短短时间所控兵力就从开始时的十几万人暴增到现在的数十万。

    哪怕历经了长江之战和齐鲁之战的惨败,左军几乎全军覆没,齐鲁兵马亦惨重损失,但清军现在收拢收拢各地兵马,还是有三四十万之巨。

    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的,没个千把万两银子如何包裹的住?这还不算其他的呢。

    哪怕其中能用粮食顶替一部分,可鞑清的问题是,他们粮食也困难啊。

    而且就残破的北地言,鞑子从哪儿能收到那么多的税啊。

    一些个欠饷的绿旗兵为祸地方,就也不稀奇了。

    跟当初的明军一个模样,你上头不给我发粮饷,还不准我自力更生啊?

    但这都是一笔笔罪孽啊,最终还是要算到鞑子的头上。

    所以,别看鞑清现在还占据着那么广阔的地盘,但是没用。

    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看似风光依旧的鞑清实则已经很危险了。这接下的一战啊,真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死了。

    多尔衮把留在关外老家的兵马都拉到津门了,同时调过来的还有三千朝鲜火枪手。

    那李倧面对鞑清的特使时是叫苦连天,之前义州的一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