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满达海的选择

    第三百八十三章 满达海的选择 (第1/3页)

    年轻人仕途得意,一路顺风,那极少有不意气风发、心比天高者。

    但很可惜满达海从一开始就全然没有意气风发的时候。

    他是被多尔衮委以重用了,但淮西的局势就摆在那儿,鞑清有优势,可却始终不是啥大优势。且这优势还仅仅是对于淮西的明军。

    而这地方本身就有博洛坐镇了,多尔衮为什么又调来满达海带领上万八旗入驻,那想都知道,他接手淮西清军的时候,多尔衮已经在为今春的这一战做准备了。

    满达海完全是临危受命。

    如此心态经历,这位爱新觉罗宗室要还能意气风发,就有怪了。

    见到崔镇外围的据点都如此难攻打,满达海没有脑子一热下令死攻硬磕,而是转而向博洛、刘良左提出了掉头的意见。

    窥一斑而见全豹啊。

    这崔镇只是外围的碉楼就那么难啃,里头的瓤子就可能是软乎的吗?

    倒不如往回走一走,寻条道,撇开崔镇,直插海州腹地。

    虽然这崔镇往南的沿运河(也是黄河,二者在徐州邳州地区合一了)地带都归金陵管辖,为淮安府下属的清河县。这清河县是淮安在黄河(淮河)以北的最后一道防线,过河就是清江浦。此前路振飞‘以工代赈’,在清河沿运河与淮河交叉地修筑了一连串的棱堡群,虽然后者从建成之日起到现在也没发挥过半点作用。

    但这几年里,那儿却始终驻扎着明军,并且大炮火器也越来越多。

    棱堡这东西在明朝这儿真不是什么稀罕的知识点,之前的徐光启、孙元化等人都曾在着作中有介绍此物。

    虽然这种于西方世界十分给力的军事建筑,放到中国并不怎么合适大规模应用,可它强悍的防御力还是值得信任的。

    自从齐鲁之战有了结果之后,这大半年下来,清河的明军驻军就又有了增多。现在数量已经不下五千兵,且都是金陵政府旗下的精锐。

    所以,明廷要不是跟鞑子早有默契,淮西清兵想要渡过运河东入,那还真没那么容易。

    是的,北运河是很细很窄,但跟黄河合二为一后的运河可一点都不狭窄了。不过宽过百多米,但普遍也有百十米宽呢,明军只要在河对岸列阵以待,清军又没有那么多漕船,就现如今明军手雷火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