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臣,呈请陛下降旨诛此奸贼!

    第三章 臣,呈请陛下降旨诛此奸贼! (第3/3页)

期间,任何决策,都必须要慎之又慎!”

    “此次行军路线,是兵部经过周密观察、分析、研究得出来的最优路线。改道一事,万万不可行啊!”

    打断王振言语之人,是此行的兵部侍郎,邝埜。

    在这狗太监王振主张御驾亲征的时候,他虽未像于谦那样当面劝阻皇帝,但也曾上书谏言,不易妄启战端,行兵戈之事。

    只不过,在监国多年的孙太后,还有位尊至极的三杨阁老的支持下……

    这些人,抱着让皇帝去一趟边关战场,见识一下世面的想法。

    正统十四年,终究还是迎来了一场御驾亲征。

    事已至此,说得再多,也不顶用了。

    随军出征的臣子们,唯一需要做到的事情,便是力保刚刚亲政还没多久的年轻皇帝,在此次御驾亲征期间的人身安全。

    好在是,经过兵部还有内阁诸位大臣商议之后,得出来的结论便是……

    这场仗,没准是打不起来的。

    即便发生了战斗,多半也是小打小闹的局部冲突,于大局无关紧要。

    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一旦五十万的大军抵达进可攻退可攻的宣府与大同这两座边关重城以后……

    纵使也先的瓦剌部再勇猛呢,凭他区区两三万人的精骑,怎会是明军三大营的敌手。

    至于已经归顺大明,且和瓦剌部有嫌隙的兀良哈三卫嘛……

    且不提他们早已被太宗文皇帝还有先帝给打服了,就算这些墙头草勾结瓦剌部联合来袭,其盘马弯弓能战之人的总数量,最多也不过只有十一二万人。

    这些,早已在兵部的预想之中。对策,自然也是有的。

    最为省心的,只需稳扎稳打,防御妥当便已足矣。

    待到冬天来临之际,这些缺乏后续补给的虏寇,自会撤摊子走人,返回草原深处。

    虽说兵部拟定的这种保守作战计划,有那么点消极应战的意思。

    但是,为了确保皇帝的安全万无一失,再怎么小心呢,也都不为过。

    只要能逼迫瓦剌部无功而返,到了那个时候,群臣进言一些辞藻华丽的贺词,哄得年轻皇帝一乐就此打道返回顺天府……

    这御驾亲征一事,便算圆满结束了。

    纵使此次北狩会损耗部分国力,但只要皇帝此行无碍且满意了,于大明朝而言,这便是天大的幸事。

    然而听闻狗太监王振的改道提议之后,邝埜心中悸动不已的同时,却又是万分的庆幸。

    他所心悸的,自然是怕皇帝连商议都不商议,便听信了这狗太监进献的谗言。

    庆幸的便是,皇帝诏集了众臣前来议事。

    而且,联想到一开始皇帝所讲之言,再加上皇帝目前的态度……

    邝埜脑海中灵光一闪,权衡各种利弊之后,他心一横急忙叩首道:

    “陛下,太祖高皇帝曾言:「禁止宦官干预政事」!”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陛下乃是社稷宗庙安危所在,此次不惜金贵之身御驾亲征,那便绝不容许有任何闪失啊!”

    “陛下,行军中途,随意改道,轻则劳民伤财扰乱军心,重则遭遇倾天之祸动摇国本啊!”

    “王振妖言惑众蛊惑陛下,其行,罪可当诛!”

    “臣,呈请陛下降旨诛此奸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