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钱从哪里来?

    第七章 钱从哪里来? (第1/3页)

    随着驸马都尉井源结束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进言之际……

    为其喊“好”打气的,自然是王迪了。

    作为一名实习多年刚刚转正的急诊科医生,他深知当下面的人特别有干劲的时候,当领导的,别管这人有没有真本事,该鼓励的话,一定要明明白白地讲出来,不能打消人家的积极性。

    略微有点出乎王迪意料,却也在他预想之中的,便是户部尚书王佐紧随其后喊出来的“荒唐”二字。

    就算没有皇帝的身份,仅凭后世那些古装剧的耳濡目染,王迪都明白,此次御驾亲征期间,文人和武勋的利益诉求,绝对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

    甚至可以说,双方在许多方面的期待,简直就是背道相驰的。

    文人嘛,在王迪看来,若是仅限于大明朝这几任皇帝的话,他们肯定希望自己能像仁宗和宣宗那样……

    广开言路,体恤民情,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仁宣之治’,这绝对是历朝历代的文人心驰向往的太平盛世。

    至于武勋嘛,无需多想王迪他心里都明白,这些人才不会、也没那个能力去管民生这些繁琐事。

    对于他们而言,有仗可以打,这才是真正关系到他们家族荣辱的大事。

    所以说,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王迪对于户部尚书王佐打断自己的言语,并未显得太多惊讶。

    只不过他觉得此人喊出来的“荒唐”二字,倒是有点过分了。

    术业有专攻嘛!

    你说你一个管户部的文人而已,于行军布阵打仗方面,真能比得过人家骁勇善战的驸马都尉井源吗?

    比不过还口出狂言,这岂不是有点倚老卖老的嫌疑嘛!

    “陛下,此次征讨鞑虏…即便可以大胜,也是万万不可行那犁庭扫穴之事啊!”

    “洪武二十二年,我圣朝在蓟辽边外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太祖高皇帝曾言:「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

    “永乐元年,太宗文皇帝派人去招抚兀良哈三卫,任命脱儿火察为左军都督佥事,哈兀歹为都指挥同知,掌朵颜卫事;安出及土不申俱为都指挥佥事,掌福余卫事;忽剌班胡为都指挥佥事,掌泰宁卫事;余及所举未至者总三百五十七人,各授指挥、千、百户等官,赐诰印冠带及白金、钞币、袭衣。”

    “永乐二年,兀良哈三卫反叛……”

    “永乐八年……”

    “宣德三年,宽河之战,先帝亲自率领三千精骑大败兀良哈各部。”

    “虽说我圣朝在对兀良哈三卫的战事中有诸多胜绩,但这几个时而反叛的部族首领,皆是狡诈多疑之辈,再加上他们驻地临近兴安岭山区,若想将其彻底剿灭,实非易易。陛下,要知道,打虎不死必遭反噬啊!”

    听着王佐啰嗦了不少,但在王迪看来,他所言之意,基本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便是……

    多一战事不如少一战事。

    这种消极保守的对外想法,说实在的,对于生在长在和平年代下的王迪来说,他也有这种类似的想法。

    若非知晓后面的历史进程,他也不愿随意轻启战事,抱有灭了或是征服所有蛮夷戎狄使得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