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加冕

    第一百九十一章 加冕 (第1/3页)

    七日过后,已是九月初。

    文曲星大皇子为安天下万民,从昊天上帝那祈求得来的根治天花疫病的良方,对于那些深感煌煌天威的传旨人而言,以生平最快的速度,他们早已将其传遍至大江南北。

    而人口超百万的汴京城,作为天花最初的爆发地, 当越来越多生活在此的黎民百姓成功接种上牛痘以后,正如神赐良方记载的那样,伤口划痕处先是红肿、再起脓疱、而后破溃、最终结痂。

    有此症状,人们心中顿时安定了许多。

    而后,在朝廷重赏之下,接种完牛痘的上百人, 在与隔离区天花重症患者吃住三天过后,无一人患上天花疫病。

    至此,别管那日有没有在乾元门外有幸聆听仙乐的,现如今,满城百姓对于昊天上帝显灵一事,那绝对是深信不疑。

    甚至是说,有诸多愚昧之辈,已经在家中悄悄为文曲星大皇子雕刻木像,日夜焚香祷告,以乞家人安康。

    ...

    过了几天,待到十五月圆望日朝会当天,大庆殿中,除了刚刚死了女儿与外孙,整个人都是一副生无可恋模样的郭贤郭太师,其余士大夫,他们的脸上,或多或少都洋溢着喜悦之意。

    天花疫病,这种自古以来就无药可医且传染性极强的骇人疫病,现如今竟是已寻得将其彻底根治的良方……

    这种普天同庆的大喜事, 闻之,岂不快哉?

    而刚刚死了老婆的赵恒,端坐于龙椅上,脸上挂着淡淡笑意的他,给了殿中士大夫充足的时间来歌功颂德。

    “陛下,大皇子至诚感苍天,使邪僻之气,无渐以生……”

    来了,来了,他又来了。

    此时此刻,紧随王旦之后出列上前进言的资政殿大学士王钦若,对于满朝士大夫说不到点子上的虚伪言辞,他心中是万分得鄙夷与不耻。

    “陛下,《礼记·中庸》有云: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孟子·告子下》当中亦是提及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大皇子以质子身份出使辽国两年半期间不卑不亢, 身处险境却能临危不惧,身负重伤亦能不气不馁,立不世之功还能不矜不伐…此乃圣人典范也!”

    “唯有…也只有心性至诚的圣人,方能上感苍天,聆听昊天大帝降下的神谕!”

    “是故,臣以为,为安我大宋宗庙社稷,陛下理当诏谕天下,加冕大皇子为我朝太子!”

    此言一出,满朝士大夫干杵在原地,一时间,竟无人出列反对。

    ...

    在王迪的眼中,基于未被蛮元铁骑碾碎了脊梁骨,以及未被赫赫有名的厂卫鹰犬们吓破了胆等诸多原因,大宋朝的士大夫,与大明朝的文臣比起来,其中绝大多数,应该算是两个极端。

    将其说成是君子与小人,可能略显言过其实。

    但若是将其理解成为一个比较务虚,一个比较务实,那倒是恰当得很。

    是以,对于较为务虚的士大夫们而言,多数人的心里也明白,太宗先帝遗留下来的那份口头遗诏,已经阻挡不了承昊天大帝眷顾的大皇子及其生母刘娥入宫一事了。

    只不过,心里清楚归清楚,他们一个个的,哪能拉得下那个脸来,在这大庆殿之上,主动向官家言明此事呢?

    诶!

    他们要脸不要紧,总有务实不在乎脸面的人。

    其实呢,在这闹心的天花疫病爆发之前,当临川四句问世之后,想当宰相快想疯了的王钦若,已经当众进言过应该立即接刘娥母子进宫的事情。

    只不过,这事很快就没了后文。

    现在好了,大皇子既然能得天眷佑,这不正好了坐实了他文曲星转世的传言嘛。

    又是文曲星转世,又能上感苍天聆听昊天大帝的神谕,再加上大皇子本就至诚至孝……

    如此这般的情况,先帝太宗的一份口头遗诏,凭啥就能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