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加冕

    第一百九十一章 加冕 (第2/3页)

他入宫?

    对此,王钦若心里很是清楚。

    最为重要的是,当下这个时候,嫡皇子与郭皇后先后薨逝。在王钦若看来,这简直就是老天爷在为刘娥母子铺路啊!

    所以嘛,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心态,王钦若先人一步,直接请封大皇子加冕为太子。

    其实呢,若非生怕小命不保,王钦若都想劝谏官家早早禅让皇位与文曲星大皇子。

    可惜,他没那个胆。

    ...

    王钦若讲完,对于满朝士大夫而言,说实在的,能想到这一层的,其中也不在少数。

    毕竟不管怎么说,后宫不能无主。泱泱大宋朝,也不能没有太子。

    当然了,还有一个最客观的原因,那就是,当朝官家,现如今已至不惑之年。

    但是呢,令人比较头痛的就是,官家子嗣太过稀薄!

    稀薄到…目前在世的,只有大皇子和寿康公主,以及怀有龙嗣的潘贵妃。

    且不说潘贵妃已经有了滑胎两次的先例,就算这次能够保住腹中龙嗣将其顺利诞育下来,谁又能够保证,那一定就是位皇子啊?

    就算是位皇子,瞧瞧潘家父子二人这贪财贪权欲壑难填的样子,再对比刘娥母子的大仁大德……

    仅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祸乱朝纲这一点,可以说,近乎所有想明白这里面弯弯绕绕的士大夫们,也不想潘家女儿被册封为皇后。

    当然了,大皇子失了半条腿,这终究是个绕不过去的槛。

    是以,多数抱着“君子可欺之以方”心态的士大夫,他们想再等等,再等上个两三年,看看后宫当中是否有妃子诞育下来皇子,到了那个时候再议太子也不迟。

    哪曾想,王钦若这厮真会见缝插针,当着满朝君臣的面,现在就把这事给提了出来。

    “陛下,大皇子有功于社稷的确是不假,但我泱泱大宋若是让腿有疾者继承了皇位,岂不是有碍观瞻,引得外人耻笑?”顶着巨大压力,也是仗着自家妹子怀了“龙嗣”,不想坐以待毙的潘良出列进言。

    官家应允刘娥母子进宫这事他都不想见到,更别说直接加冕大皇子为太子了。

    要知道,真小人潘良,与其父亲韩国公潘伯正,他二人可是冒着诛九族的风险,才让自家妹子怀了别人的种。

    再加上现如今郭皇后与嫡皇子她二人统统薨逝……

    往前再进一步的大好机会就摆在眼前了,不替自家妹子争一把,对于同样做着宰相梦的潘良而言,他岂能善罢甘休。

    然而,他这边话刚撂下,官家还未说什么呢,继王钦若之后,三司使丁谓也适时站了出来。

    “陛下,大皇子是为求良方以安万民,才放弃了补全身躯的机会……”话语顿了顿,察觉出官家对于立大皇子为太子一事没啥不满以后,丁谓登时安心了不少。

    “大皇子身躯已残是不假,然,臣以为,大皇子的品性,却是不朽!”

    “古圣先贤有云,立德、立功、立言,此之谓三不朽。”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这三者,如今看来,大皇子皆不缺。”

    “再者说,前秦厉皇帝苻生,天生残疾少一只眼…南朝梁元帝萧绎,亦是如此…还有道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更是一个痴愚儿…甚至是盛唐时期,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顺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这七位,史料明确记载了,他们都曾患有风疾之症,以至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乃至半身不遂……”

    “且不论患有风疾之症的几位大唐帝王,像苻生、萧绎、司马衷这等残虐痴傻之辈都能继承前人皇位…我朝大皇子,至诚至孝,品性不朽,上秉天运,下安万民,如何做不了大宋朝的太子?”

    丁谓话语落罢,韩国公潘伯正和潘良当即就傻了眼。

    他二人,识字归识字,但史书却是不曾看过几本,哪会知晓历史当中竟有如此之多的废疾皇帝。

    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