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笛音

    第313章:笛音 (第2/3页)

将能起大作用。

    车轮之所以省力,因为它是圆的。做人也一样,要想省力,不妨周密一些,连贯一些,滚着来滚着去,摸索着章程与规律,一定不能断断续续。

    “是不是?”叶荣光教授再次追问。

    “叶教授,我想应该是,我是想用笛声引导他们,让它们灵魂在音乐里净化,想法在笛声中升华。”谷茂林盗用并改版了王珂的警句,说的无比高大上。

    “哈哈哈……”果真如此,叶荣光教授简直是高兴无比,现在有了中华版的弄蛇人,这个发现无疑于比发现狗惧虎骨还重要。即使没有食物的诱惑,也能把黄金眼镜蛇唤出来。

    “对了,小谷子,有没有可能你只呼唤一条蛇出来,让其它的蛇继续在窝里老老实实地睡觉呢?”叶荣光教授突然天真地像个孩子,开始想入非非。

    “这个……我不知道诶。”谷茂林把笛子插回腰间,蹲下来系鞋带。

    “算了,小谷子,我们任务完成的不错,走,返回。”叶荣光说着,也蹲下收拾起地上的东西,准备打道回府。

    今天的刀峰探山之行,真的是极有收获,除了查看了地形,也让小分队更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就算这次行动失败,也不打紧。前面有叶偏抓拍的相片可佐证,后面有谷茂林这个“活宝”来压阵,来日方长,又何患诱捕不会成功。

    无非是早晚问题。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王珂他们之行。下午四点来钟,终于在涞县北部永阳镇的乐平山下一个小院子里,他们见到了这家养蛇的专业户。

    那个年代,思想解放前后,开始允许乡镇农民跳出大包干的束缚,种大棚蔬菜的叫大棚专业户,养鸡的叫养鸡专业户,但是养蛇养蝎子却少之又少。

    这一家我们且叫他“养蛇专业户”。

    涞县共有45座千米高山,东南是拒马河冲积平原,西北毗连太行山脉。

    乐平山在涞县并不因为高度出名,而是因为其有一段美妙的传说而闻名。这个美妙的传说就是因其过去的名字并不叫乐平山,而叫洪崖山或龙宫山。传说是黄帝乐官伶伦成名前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在山的半山坳,有一处约10亩大小的平台叫乐平台,就是伶伦训练祭祀、测试钟音的地方。

    相传有一次伶伦祭祀时,狂风大作,天降暴雨,洪水从山上的龙宫洞里,顺崖而下,一连经月不歇,而作祟的正是龙宫洞里的一条巨蟒。

    泛滥的洪水冲垮了山上树木和山下的土地,百姓无不焦容,躲避进附近半山腰的山洞里。

    伶伦在洞中敲响编钟,用一曲美妙悠扬的音乐轻抚躁动的人心,也安抚了这个巨蟒。很快洪水止住了,人们便把这里改成“乐平山”,至今留下了伶伦音乐塔、钟坑、伶伦洞、听凤台等遗址。

    后人称这里是华夏音乐的发源地,伶伦更是被视为当地的保护神,所以乐平山后来还有一个名字,叫“伦山”。

    这里有一户张姓人家,祖上有一位做官的,来自华南粤省,家中世代养蛇。有一次随皇帝来此祭祀,深深被乐平山龙宫洞的故事所吸引,结果意外发现这里山高林密,是天然养蛇的好去处,而且本地就有许多品种的毒蛇。

    卸甲归田之后,张老便来到这世外桃园养蛇。

    思想解放前,是偷偷地养,养来泡酒喝。思想解放后,便公开地养,除了卖蛇酒,也把蛇胆、蛇蜕入药。那位大嫂,便是这家的媳妇,也是王珂和吴湘豫在火车上遇到的贵人。

    找到女主人现在变得很简单啦,当王珂一走进半山坳的农家小院,女主人立刻认出来了。

    “你好,大嫂。”王珂边走边给迎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