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兵力翻两番

    第669章 兵力翻两番 (第1/3页)

    丁毅很少看书,但一直要求情报司在京城购书,然后交给宋哲,由宋哲选择有用的给他看。

    这次拿过来一看,果然有好书。

    其中一本叫《吴中水利全书》,是后来的兵部尚书张国维写的。

    这时他还没做到兵部尚书,他在巡抚应天、安应等十府时,    著下这本书。

    此时张国维应该在苏州附近,以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

    这人就应该放在工部,崇祯不知为何将来让他去兵部。

    他是很厉害的理科生啊,写出《吴中水利全书》,这是研究明代江南地区水利建设的重要资料。

    张国维于今年把书献给朝廷,很快丁毅的人就拿到了这本书。

    另有两本书,一本叫《景岳全书》六十四卷,张介宾于崇祯十二年(1639)辑成。

    《景岳全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巨著。分《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集瘟疫、虐疾、咳嗽、霍乱、虫咬等病七十一种。又有《妇人规》、《小儿规》、《痘疹诠》、《外科钤》等。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治疗原则、医方针灸穴位以及历代名家评述,    且附有病例,药物三百余种,新方、古方数甚多,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这个对防治瘟疫,和山区作战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一本更重要的叫《农政全书》六十卷,徐光启著,崇祯十二年(1639)由陈子龙根据徐光启遗稿整理刊印。

    《农政全书》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和荒政等十二篇。它不但总结并保留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经验,也吸收发展了当时新技术,如对这时刚刚传入大明的甘薯,就作了很详细说明加以推广。《农政全收》不但对中国对日本、朝鲜及至西欧也产生巨大影响。

    宋哲说,农政全书上面已经有红薯、土豆的说明和推广,但还没有玉米。

    丁毅等人愕然。

    特别是丁毅:“徐光启写这本书大概是几年?”

    宋哲犹豫下:“崇祯元年左右吧,具体我也不知道。”

    徐光启是1633年死的,这书第一次出版是1628年,也就是说1628年之前,红薯和土豆都已经传入大明。

    福建还推广过红薯,    但现在多少年过去了,    整个大明种植的并不多,    依然这么缺粮,除了天气原因,流民原因,也是因为没有多少当地官员会关注这种书,关注这种事。

    想做事,愿为百姓做事的官员都没有好下场,也得不到升迁。

    只有拼命捞钱,媚上欺下的贪官,才能得到提拔。

    “这些书都要加印,发给旅顺后勤部,济州府,大员省,让他们好好学习,当成学校教材。”

    “诺”。

    接着杜如海喜滋滋的汇报了今年的成绩。

    从去年开始收商税,加田税,到上个月刚刚满一年,登莱两府加十五个州县新收各种商税接近100万两。

    四周文武哗然,所有人第一次见识到商税的威力。

    而田税一般要秋粮过后才算,    所以暂时没说,杜如海很乐观,    因为去年丁大人在登莱两地水利渠道上投入近百万两,当时大伙觉的有点多,事实证明不但能增收还能抗灾,非常有效果。

    明年大伙就能见证了,但现在还没直观印象。

    杜如海预估一下,今年粮锐最少一百万石是有的。

    登莱这边已经进入盛产期,收入暴增。

    别有灵山卫也有块收入。

    路超刚到灵山卫当卫指挥使,那边在册军户两千多户,拥有良田十一万八千。

    实际军户一千多户,良田都在各级官员手上。

    他八月到任,现在已经彻底控制全卫。

    “我杀了一批,抓了一批,现在军户一千零八户,每户召一兵,再加募兵,凑齐新39营,并已经开始训练加囤田,那边原本田就囤的很好,今年秋粮会有收获,只是依卑职看,还需要改善下水利渠道,用丁大人的话说,提高将来应对天灾的能力。”

    丁毅不由看了眼路超,这路超真是狠,听说那边被他杀了好多人,果然心狠手辣,我喜欢。

    “那今年按每亩两石计,也有二十二万石,以两成税率算,也有四万多石收入。”丁毅笑道。

    除了这两个地方有收入,像蓟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