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抗旨无罪

    第853章 抗旨无罪 (第2/3页)

顺籍出身,大概占了一半不到,看起来还是很明显。

    王铎发现不对劲,又赶紧站起来。

    群臣又纷纷站起,神色动容。

    “张慎言。”丁毅这时道。

    “臣在。”首辅张慎言赶紧答应。

    “以后各省再有天地君亲师这种折子递上来,不管是什么官位什么人,替朕回旨,赐其全家自尽。”

    “朕倒要看看,这些儒学大师,是不是真的都忠心于朕,明白王命至上的道理。”

    “臣遵旨。”张慎言暗暗长叹。

    十一月,广东巡抚史可法再上奏章,请改大乾法典。

    朝廷回旨,赐其全家自尽。

    史可法在家摆香案,郑重其事的接旨,然后带领全家,朝京城方向磕头,投井而死。

    十二月,江苏巡抚何腾蛟上奏。

    朝廷回旨,赐其全家自尽。

    何腾蛟和史可法一样,全家投井而死。

    各省各地,知府知州知县多达数十人上奏,全是前明的大忠臣,儒学理学大家们。

    朝廷毫不客气回旨,赐其他家自尽。

    不知道那些自尽而死的人在死之前,有没有好好想想,究竟是王在法下重要,还是天地君亲师重要。

    大部份都学史可法等人自杀,也有溧阳知县方以智,接到圣旨后不自杀了,上奏表示道歉,收回自己之前的奏折。

    然后朝廷也没以抗旨之罪定他的罪,吏部回书罚他仁德二年的年终奖,三年不能升迁,官位照常。

    仁德三年,方以智以抗旨罪,而天下闻名。

    但朝廷居然没治他的罪,也没剥夺他的官位。

    “天下事”开专刊论这件事。

    方以智上错奏折,承认自己错误,是道德和能力的欠缺,但没有犯罪。

    而违抗圣旨,在大乾法典本来是死罪。

    但大乾法典中还有一条:假如圣旨违背了大乾法典的核心和主要思想,当以大乾法典为准。

    按大乾法典的核心来说:“不经合法的案判裁决或法律条款,任何人不能被抓捕和囚禁,不能被剥夺权利和财产,不能被放逐和流放,不能被剥夺名誉和地位,私人财产不可侵犯,我们不能使用强权,也不能指挥他人利用强权去侵害任何人。正义不能被买卖,人人都要被公正对待并授予权利。”

    方以智没有犯罪,圣旨下令让他全家自杀,这是圣旨违背了大乾法典,所以当以大乾法典为准。

    方以智自然是没罪的。

    方以智没罪,所以不用全家自杀。

    但他先上奏折,再后撤表示知错,德行有缺,能力不行,所以要罚薪。

    方以智违抗圣旨的事,搞的天下皆知,全国震惊。

    而违抗圣旨没被处罚,表面上看是圣旨和朝廷甚至是丁毅的尊严受到践踏,而实际上,无论是朝中还是民间,丁毅的声望都达到了顶点,甚至可以说是无可复加的地步。

    帝王的尊严,不是用圣旨来衡量。

    百姓和官员心中都明白,丁毅改革之决心,为大乾百姓和天下官员的决心,是不可动摇,无法估量的。

    朝中的大臣们更明白,以后只要自己不违背大乾法典,无论做什么让丁毅不开心的事,他们都可以安全的活下去。

    王权的限制,对大臣们来说,归根到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反对,大概是对反腐篇的残暴感觉到不满和抗拒。

    进入仁德三年初,大乾的江山更加的稳固,前明官员的自尽,并没有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