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5西南事

    1055西南事 (第2/3页)

怎么好,可以说如履薄冰也不为过。

    「魏阁老,末将粗鄙武夫,自幼就长在边地,还是更愿意待在边镇保卫边疆,是真不习惯在京城的生活。」

    在魏广德问他在京城过得怎么样后,李成梁选择大倒苦水,他不会说遭到勋贵排挤,只能说自己不习惯京城的生活。

    要说京城的日子好不好过,那自然是好的,可惜如果还有辽东的钱财支援,他自然在京城可以过得很是滋味。

    至于勋贵的排挤,也就那么回事儿,不放在心上就是了。

    反正现在的五军都督府,本就没多大权利,不过就是和魏广德一样,批阅一些管辖都司和卫所的公文。

    不过他还想建功立业,想要获得爵位,所以他并不想留在京城消磨时间。

    「留你在京城是我提出来的,听说你有八子,在边军中是有名的李家军。」

    魏广德呵呵笑道。

    「魏阁老,我下面是有八个儿子,不过五个年龄还小,都还没有入军营,只有三子随我在战场上搏杀。」

    李成梁不明白魏广德说这话的原由,谨慎回答道。

    「你这些年在辽东战绩斐然,这是我留你下来的主要原因,或许你也有过猜想吧。」

    魏广德又问道。

    听到魏广德这么直接,李成梁有点明白了,这位魏阁老还真是军户出身,说话做事不喜欢拐弯,都是直来直往,那就好办了,直说就是了。

    「是,末将想过,或许是西南有事儿,所以朝廷留我在京城预备。」

    当初在兵部打听来的消息,他自然不会轻忽。

    到了五军都督府,他就一直在查阅治下云南都司、贵州都司、四川都司、陕西都司、广西都司及其所领卫所的文书。

    但实际上,关键的文书也只有兵部才有留存,五军都督府里留下的尽是些没用的奏疏,比如屯田、军户人口什么的,根本不涉及重点。

    而且,当初有千户在缅甸被杀,又是嘉靖朝的事儿,李成梁哪里会想到那么远。

    所以他看的公文,都是西南这几年往来的文书,嘉靖朝的碰都没有碰过。

    「确实是西南有事,就是不知道你这个常年在北地作战将官,有没有把握在西南凯旋?」

    魏广德依旧是面带笑容问道。

    「魏阁老,都督府没有收到西南有警的消息。」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李成梁有些惊讶的问道。

    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涉及打仗的,一般都不是偶发时间,都是需要很长时间酝酿才会爆发的。

    即便地方上有所隐瞒,卫所、都司也会将情况上报都督府。

    就好比现在,右军都督府也不是没有收到过一些警训,但是距离爆发还差得远。

    多是地方官和土司之间矛盾重重,似有爆发冲突的可能。

    但是这种事,地方将官发言权其实并不大,都是文官在里面捣鼓。

    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对治下部族进行倾轧。

    卫所因为要从地方

    领钱领粮,还受制于当地官员,除了做一些准备外,也只能干看着,不敢多话。

    当然,也有地方将官和文官同流合污的,这就得看人家带不带你。

    李成梁快速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治下貌似没有叛乱爆发的征兆,可是魏广德话里是什么意思?

    「呵呵.」

    魏广德只是一阵轻笑,他已经大致猜出李成梁的判断,应该是以为地方平叛。

    笑过之后才说道:「李都督想错了,召你在京要对付的,可不是地方平叛那点事儿。

    西南因为地形复杂,确实对于我明军平定土司叛乱有一些影响,但哪里需要朝廷动用左都督这样的沙场悍将,地方各路镇守就已经足够了。」

    魏广德的话也说的不错,大部分地方叛乱,不过就是调动一路镇守,带着几个卫所就平定下来。

    就算对方有极大的声望,能够带动许多小部族参与,那不过就是调遣总兵,多动员几路人马的事儿,还真没有从京城出动都督级别的官员亲上战场只会平叛的先例。

    「西南.」

    魏广德的话,让李成梁豁然开朗,他终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