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师出有“名”

    1060师出有“名” (第2/3页)

两个地名,一是马六甲,二是马尼拉。

    马六甲是在正德年间就已经被葡萄牙人占领,而马尼拉则是在前几年才被西班牙人占据,他们击败了菲律宾岛上的什么国王,才取得了这里。

    至于其他的内容,魏广德已经看不下去了,因为非常混乱,一会儿是三佛齐,一会儿是满刺加,一会儿又是满者伯夷,还有淡目苏丹国,甚至还提到什么巴章国,魏广德是完全被绕晕在里面了。

    显然,此时的东南亚,主要就是印尼和马来这两个岛国,在这百年时间里政权变化非常快,完全可以理解成属于战国时期。

    至于大明南洋水师的实力,俞大猷信中只是略有提到,因为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实力不足,暂时还不能南下。

    俞大猷见过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战船,所以有清晰的认识。

    此时和他们海战,除了靠着数量堆出胜利,别无他法。

    这样的战术,是俞大猷不需要的,他现在正在督促船工设计西式战船,可以在侧舷布置大量火炮那种。

    当然,俞大猷也说了他们在开发东番岛过程中,和一股海盗遭遇的事儿,据说海盗首领叫林凤。

    明军夺占了林凤在东番岛上的老巢,只是因为准备不足,让林凤带着几十条船跑掉了,现在不知去向的消息。

    对此,魏广德并未多看一眼,一股海盗而已。

    只是他不知道,林凤这股海盗的存在,让南洋水师终于有了下南洋的借口。

    之后几日,魏广德在京城已经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但是俞大猷送来的消息,不足以影响大明对南洋的政策。

    但是,因为旧港再次出现在魏广德脑海里,他忽然也意识到另一个问题,似乎是伴随大明朝从建立到灭亡都没有能够很好解决的麻烦,那就是开矿制度。

    明朝的矿山开采,其实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儿,毕竟中国已经有上千年开矿的历史,不管是宋朝还是元朝,其实开矿都一直没有断绝,本不应该出现什么问题。

    可惜,明太祖朱元璋不同,他认为应该实行禁矿政策。

    明朝立国之初就将农耕视为皇朝的根本,认为开矿会破坏农耕。

    因为矿产的利润高于耕作,所以在利益的驱使下会有大量人口涌向这个行业,太祖认为这会导致农耕被荒废。

    其次,明朝时期的矿业和现今的矿业最大不同在于,安全性非常低,矿难风险远高于现今,所以当时从事矿业的人普遍被视为豁出性命的亡命之徒。

    这样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维护利益必然会抱团抵抗朝廷的管理、封禁,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应该说,朱元璋的看法并没有错,但是却狭隘了点,毕竟矿产开发其实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儿,不能只看到坏处而忽视了好处。

    勾起魏广德想到开矿,就是因为阻断明英宗派出水师下西洋的原因沿海府县出现大面积骚乱事件。

    开矿,在古代是一项利润非常高的商业活动,可以说一本万利也不为过。

    不过在明廷,却是禁止开矿,这是自太祖定下的规矩。

    但是明英宗为了解决朝廷财政问题,他决定要恢复开矿,因为矿禁以后,大明明显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

    恢复开矿,不仅可以解决朝廷和民间对矿产品的需求,更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

    明英宗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这个时候,大明朝还在开采的矿山都是官矿,但是民间也有私矿存在。

    明英宗下旨开矿,因为开矿是为了解决朝廷财政问题,所以开采的矿产主要是贵金属矿产,以金银铜为主。

    这些矿山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以及江西等省份,其中又以银矿居多。

    明英宗在位的明朝中期,由于农业以及手工业的发展,朝廷发行的宝钞和铜钱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易需求,因此白银逐渐成为贸易中的价值尺度,在社会上被普遍使用。

    而白银的广泛使用,也让明英宗时期的明廷解除了对于白银使用的限制。

    白银的广泛使用,让白银的价值不断攀升,朝廷也开始将银矿视为利益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