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字片

    第四章 光字片 (第3/3页)

字片的面貌还没有无任何城市特征,往最好里说也只类似于三四线城市的城乡接合部。

    可城乡结合部毕竟也有个“城”字,这个“城”字在这个年代,简直太重要了。

    光字片由狭窄的土路形成的小街,终于无一例外地有了街名。

    都是很阳光的街名,电视剧中的光仁街、光义街、光礼街、光智街、光信街正是这五条街名。

    住在这五条小街的人家,家家户户也有了门牌号。

    除此之外,每条小街的两端都竖起了圆木电线杆,三米高处有灯泡悬于其上。

    更有城市特征的是,每条街上都有一处公厕,有的在街头,有的在街尾。

    土路被翻起过,拌入砂石,再靠人拉着石辗轧平。雨季虽还泥泞,毕竟比刚解放的时候强多了。

    当然,粮店的出现,是光字片被称之为城市最根本的标志。

    如果一个中国人每月吃的不是国家在购粮本限定了数量的商品粮,那么,无论他在城市居住了多久,也还是不能被视为一个城市人。

    城市户口,也是这个年代最光鲜的身份。

    进到光字片的小街,十之八九的房子是没有院子的。

    一户人家挨着一户人家,家家户户的门窗都直接开向沙土街道,开向对面的人家。

    家家户户挨得很紧,大多数人家是为了省事,更为了省钱,可少砌一面墙,共有的那面墙也不会是冷墙,对两家都有好处。小街窄,窗对窗,门对门,图的是安全。任何一家发生了不好的事,开窗或开门一喊,几乎一条小街的人都能听到。

    不好之处是,家家户户都难有隐私可言。谁家剃菜劈柴砸煤块,无论冬夏,起码左邻右舍是听得清楚的。若在开窗图风凉的季节,街对面人家的大人孩子在干什么,彼此一目了然。

    男女间有了想法,入夜开始剧烈运动,也尽可能不出声响。墙太薄,放个屁旁边屋都能听到,何况做起来就会忘乎所以的剧烈运动。

    这就是,光字片,

    未来五十年,陆天奋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