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金庸的书

    第四十一章 金庸的书 (第2/3页)

了点头。

    “记住就好,我走了。”

    说完,陆天转身,大步走出了院门。

    望着陆天离开的背影,骆士宾不禁感叹:“水哥,这可是个奇人,将来傍上他,这辈子就不愁了。”

    “嗯……”

    水自流直了直腰,捋了捋头发。

    ……

    光字片,周家。

    大年初五,安顿好了郑母和光明后,陆天和郑娟动身去周家。

    周家平时的晚饭差不多是晚上六点,现在是春节,大多人家只吃两顿饭,差不多下午三四点就开饭了。

    周家也不例外。

    陆天和郑娟来之前,李素华在周秉义和周蓉帮忙下,已经把饺子包好。就等着陆天和郑娟一到,就下锅了。

    自从大年初一陆天和郑娟来周家后,周家的几个儿女便期望能与他们常来常往。

    周秉义和郝冬梅对陆天的身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蓉也对陆天的诗或者说写诗的人有了特别的情愫,

    而周秉昆倒是挺单纯,就是想谢谢陆天送给他的公交车月票,有了这些月票,让他去吉春市文工团方便许多。

    差不多下午三点,陆天和郑娟来到了周家的。

    李素华一个人在外屋地蒸饺子,周蓉、郝冬梅包括郑娟都要帮忙,李素华却说不用。

    年轻人聚在一起不容易,饺子已经包好,剩下的活,自己一个人就能做了。

    里屋便成了年轻人的世界。

    经过初一熟识后,周家人对陆天、郑娟已经不再陌生,围坐在炕桌,无话不谈起来。

    说是无话不谈,其实谈的最多的还是文学。

    周秉义、周蓉和郝冬梅都是纯粹的文学青年,而周秉昆也算是文学爱好者,从事文艺工作。

    只是,周秉义、周蓉、郝冬梅聊的都是传统文学,特别是苏俄的经典名著。这些名著,除了模模糊糊能记得书名外,里面的内容,陆天却一概不知。

    以至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每每与陆天交流,陆天只能环左右而言他,疲于应付。

    后来,实在没话说了,陆天就给几个人讲讲金庸的武侠小说,毕竟与之前挂在嘴边《诡秘之主》和《大奉打更人》相比,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周蓉问到出处时,陆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