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郝冬梅还是陶俊书?

    第一百六十章 郝冬梅还是陶俊书? (第2/3页)

嘛。”周蓉一边帮着陆天挂好外衣,一边笑着说。

    “也是啊,叫长乐侄子,你还真不好叫她嫂子了。那信上说什么?”陆天问。

    “特大好消息。”

    周蓉眼睛中充满了神采。

    “特大好消息?冬梅或是小陶有孩子了?”陆天问。

    “怎么可能,兵团有规定,结婚两内不能要孩子。你自己看吧。”说着,周蓉把信递给了陆天。

    陆天接过信,仔细看了两遍,兴奋道:“兵团要推荐知识青年上大学了?”

    “所以我说,是特大好消息呢。”

    “我看信上说,除了读过高中外,还有一个要求是社会关系纯洁。冬梅和小陶都读过高中,第一条她们都符合要求。

    就不知道,社会关系纯洁怎么界定。”陆天把信装好,放在了炕桌上。

    “是啊,要是这一条卡的不死,冬梅姐去读吉春医科大学,小陶去读吉春音乐学院,她们就都能回吉春了。

    全家人在一起,我们这个家才其乐融融呢。”周蓉憧憬着。

    “蓉儿,按理说,冬梅和小陶她们已经结婚了,原来的家庭关系被现在的家庭关系所取代。

    社会关系不再像以前那么不纯洁,不至于卡的那么严了。”

    “说是这么说,可冬梅姐和小陶都没有与家庭断绝关系,估计够呛。”周蓉微微摇摇头。

    “那就看兵团的政策了。

    现在大哥是兵团机关干部,秉坤也是文工团的台柱子,兵团应该会考虑。”

    “希望能这样吧。”周蓉道。

    ……

    北大荒,十二连农场。

    这天周末,周秉义和周秉坤结伴同行,一起回到他们临时的家。

    这半年来,

    生活上,兄弟两个都解决了终身大事,和自己心爱的人喜结连理。

    工作上,

    周秉义从宣传科副科长,提职为宣传科科长,副职变正职;

    周秉坤在兵团广播电台播放的长篇评书《林海雪原》完结,新的评书《铁道游击队》顺利接档。评书刚推出,便受到建设兵团几十万知识青年和官兵一致好评。

    为此,军区首长还特意在礼堂接见了周秉坤。

    可以说,这半年,周家兄弟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这一次来十二连农场,除了回家与老婆共度周末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商量一下。

    就是在给周蓉信里所说的,建设兵团推荐知识青年上大学的事。

    建设兵团推荐知识青年上大学的名额十分有限,所以各方面要求都很高。

    因为社会关系都不够不纯洁,郝冬梅和陶俊书对推荐上大学本来没抱有多大希望。毕竟一个是有问题高干女儿,一个是大资本家的女儿,轮也轮不到她们。

    没想到,机会还真的来了。

    因为周秉义和周秉坤在兵团表现突出,对于她们的家属,兵团也格外照顾。郝冬梅和陶俊书的社会关系,以结婚后为审核重点,结婚前只做参考。

    就这样,她们两人的身份审核顺利通过了。

    在建设兵团这些农场中,有高中文化的女知识青年并不多。在十二连农场,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的只有郝冬梅和陶俊书两人。

    不过,兵团里有规定,一个农场只有一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这意味着两人只能走一个。

    另外一个明年有推荐名额,才能走。

    如果明年没有推荐名额,就走不了了。

    本来没抱有多大希望的周家两个媳妇,现在却要二选一,这是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

    因为郝冬梅和陶俊书的特殊关系,十二连农场并没有把名额指定给谁,而是让她们自己决定谁走谁留。

    知道这个消息后,郝冬梅第一时间跟陶俊书表态,她要留下,让陶俊书走。

    原因很简单,

    陶俊书是南方姑娘,北大荒冬天太冷,在外面劳作她身子骨受不了,能早走还是早走的好。

    而陶俊书却没有同意,她也向郝冬梅表态,她要留下,让郝冬梅走。

    原因同样简单,

    过完春节,郝冬梅虚岁都二十六了,而她只有二十一,比郝冬梅小五岁,能等得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